指标升降间,折射出浙江各地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执着追求。
指标升降间折射科学发展之路
2007年上半年,浙江GDP继续保持强势增长,但能耗和排放量却实现“双下降”,下降幅度位居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6月,浙江省GDP为83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令人瞩目的是,浙江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节能减排成绩单。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化学需氧量(COD)减排幅度列全国第一,下降幅度为2.48%;二氧化硫的减排幅度列全国第四,下降幅度为4.05%。
上半年,浙江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
在今天的浙江大地上,随处可见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比翼齐飞的局面。
浙江长兴县整治重污染的铅酸蓄电池产业,企业家数从175家减少到50家,减少了75%。保留的企业开始生产低污染、低排放的锂电池,产品结构调优了,生产层次调高了,经营效益也提高了。据统计,整治后长兴县铅酸蓄电池企业的产值比整治前同比提高了60%。
诸暨市大力淘汰小熔铸炉、水泥机立窑等落后产能,因此而削减的工业产值达10多亿元,但经济总量不降反升:今年前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6.9%,重点能耗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10.22%。
浙江民企巧算节能减排“加减法”
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民营企业再一次把握住节能减排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他们的生动实践重新诠释着节能减排的含义:节能减排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发展的源头活水。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浙江绍兴国周纱线有限公司2007年初投资450万元改造设备,提升企业节能减排的能力,现在一缸布从染色到成品,减少60%的用水量、60%的蒸汽热量、60%的助剂、15%的染料,电费也下降30%,每年能节约180万元,两年投资回报期满后,这将成为公司的一笔纯收入。董事长金国周说:“很多人只知道节能减排前期投入巨大,但不知道节能减排也能产生效益,一加一减,节能减排也就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浙江恒升印染有限公司在两年前投入1500万元改造设备,现在每年能获得300多万元的收益。公司董事长陈松夫心中还有另外一本“加减账”。因为从2001年开始,平均每年工人工资提升10%,每年工资支出增长180万元左右。陈松夫说:“人力资源的成本今后还会继续上升,而节能减排每年可以节约300万元,这笔钱刚好用来支付劳动力成本新增部分,一加一减,企业没有感觉到额外的成本压力。”
在浙江,节能减排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还造就了增势强劲的循环经济产业。许多浙江民企正在描绘新的资本“攻略图”,并开始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循环经济产业投资热。
据浙江省发改委介绍,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企业增加到331家,实现产值14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0.2%。循环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工业增长最快的产业。
政府“有形之手”助推二次先发
在以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的二次跨越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严格贯彻中央宏观调控要求,用“有形之手”助推浙江经济二次先发。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措施,把节能减排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之中。”
重污染企业关停、落后产能淘汰、考核不达标就摘官帽!浙江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处处可见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进。
浙江省政府在今年初就与11个地级市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和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责任书,将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和相关企业;浙江省经贸委制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高能耗产品能耗地方标准,今年已发布实施了火电、水泥、热电联产等12项高能耗产品强制性地方标准;浙江省环保局确定了16个重点环境污染监管区,不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地方政府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节能减排的捷报频频传来:截至2007年9月底,关停落后的粘土砖瓦窑1546座,关停小火电253.89万千瓦,15家钢铁企业落后生产能力已经全部拆除;历经3年整治,截至2007年10月,16个省级重点环境污染监管区顺利通过整治验收……
有人说,以新一轮科学发展、节能减排浪潮为契机,浙江经济再次先发的优势基础已经具备。浙江经济能否再度领跑全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在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沧海桑田间,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据新华社杭州1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