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故居今起正式对外开放》后续报道
本报讯 回顾朱译莎士比亚面世后在当时世界产生的轰动,细数朱译版本的种种精彩片段,总结在艰苦卓绝的战乱年代却翻译出中国最美莎剧的原因和动力……昨天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和学者们,在“朱生豪与莎士比亚学术研讨会”上,为嘉兴这位英年早逝的青年才俊而叹息,更为他短暂年华中为祖国文化事业所作的贡献而感动。
据我市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莎学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除了莎学专著的不断出版,全国各地还先后举办了多次莎学研讨会。今年的莎学研讨会则因朱生豪故居的开放而放在了嘉兴。早在半个多月前,主办单位就陆续收到了各地专家的20多篇论文,昨天的研讨会现场,又有多位作者递交了自己的论文。
与会专家们从不同侧面解读了朱生豪。从北京赶来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翻译家北塔,从朱生豪故居的开放说到嘉兴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又从朱生豪满腹才华、百折不挠献身文化事业的精神联系到自身,直言从这位大家身上感受到了力量和希望;同济大学教授虞润身的父亲虞尔昌既是朱生豪的同乡同学,更是曾经共同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译界战友,虞润身在研讨会上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和朱生豪的友谊,更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文化名家前辈的仰慕和怀念。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正是朱生豪天才诗人的才华、强烈炽热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能在那样短暂的生命和艰苦的条件中为中国现代文学树起一块不倒的丰碑。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曹树钧在发言时说,朱生豪在鲁迅精神的感召下“替中国近百年翻译界完成了一项最艰巨的工程”,在连牙膏也买不起,只能用盐刷牙,甚至没钱理发的情况下仍旧坚持译莎工作,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翻译出至今仍然备受欢迎的31部半莎士比亚剧作,这是一块文化的丰碑,“他为译莎事业所作的贡献永远激励着我们!”
相关文章:
朱生豪故居今起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