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13日《今日早报》载,近日,《舟山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舟山市市级机关(单位)车辆油耗及维修费用情况公示》,将全市480辆公车的单位名称、车牌号码、耗油量、里程、修理费用等,按季度汇总的方式向全社会“张榜”公布。每个市民都可以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在7~9月的3个月时间里,每辆公车花掉了多少钱。
舟山市此举,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机关工作人员已经感觉到了“压力”。看来,舟山市用“公开”这一办法来治理公车花费乱象,是有效的。“公开”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笔者以为,我们要看到,在“公开”的背后,其实包含着另一味更为重要的药——实干。
有报道说,全国每年花在公车上的公款,高达数千亿元之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高层和各地有关方面一个急迫的任务,各地也出台了很多措施。然而,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十分不理想。其实,如果说各地出台的措施都是行不通的措施,那也不尽然。比如说严格的派车登记制度,如果能够每丝每毫都得到执行,局面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问题就在于,对于相当多的制度,执行者根本不执行,而监督者,也根本不能监督到位。
此次舟山市的做法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保证执行者去执行的办法——“用公开促实干”。试想,假如同种车辆、同等工作、同一时段,你的车的花费硬是比别的车高几倍,众目睽睽、众议声声之下,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可以想见,假如全国各地都像舟山这样,公车花费的大“窟窿”还能堵不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