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代表委员博客    
·林红:被孩子“引”着成长
·王良仟: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吴建荣:中国动漫的明天会更好
·钟天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肖锋:“公路”姓公
·蔡秀军:看病不能成为心中的痛
议案提案扫描
·用法规为人民调解“撑腰”
·在港口建设中引入民营机制
·双管齐下化解医患矛盾
·促进灵江流域平衡发展
·警惕环境污染“下乡上山”
·古村落期待重获“新生”
图说两会
赵洪祝参加杭州代表团审议
赵洪祝参加杭州代表团审议
共饮一江水 同议一话题
共饮一江水 同议一话题
政协委员林东做客本网
政协委员林东做客本网
省市主席“抢”话筒
省市主席“抢”话筒
政协委员牵挂民工回家
政协委员牵挂民工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8浙江两会 > 新闻速递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未来靠创新实现 代表委员议浙江经济发展之道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自主创新的精彩论述,成了这两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我大概地数了一下,在吕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创新这个词出现了30多次,这说明创新将成为我们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主基调。”来自民革奉化市委的葛素梅代表在小组讨论时说。来自台盟的政协委员张泽熙这次提交的提案就叫《对浙江省力争率先成为创新型省份的思考与建议》,他认为“搞好规划,增加投入”才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因为“浙江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比北京、上海都低,把基础工作做好,率先成为创新强省应该可以实现。”

  -方向

  创新是浙商发展之本

  什么是创新?温州森马集团的邱光和代表有段故事:在集团2008年秋装款式的评审会上,他特意拿出了2001年生产的产品一起做展示,两相比较,反差巨大,“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我们一直在创新。”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邱光和觉得自主创新将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生产模式要创新,商业模式也要创新,我们要从传统的产业转向高科技、信息化的产业中去。”

  来自宁波高新区三合数码电子有限公司的卢康代表,则以一个海归创业的经历,论证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些鼓励措施并不是空喊口号,而且,这种来自政府的支持往往是力量巨大的。

  在人大代表温州龙湾区长陈铃铃看来,自主创新对温州这样的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显得尤其重要,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由0.72%提高到1.52%”写进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中,“我们区有70%的生产总值来自民营企业,经济要发展,创新是动力。”

  -护航

  政策法规亟需配套

  “从知识经济向创造力经济的转变,表明一种新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悄然出现。”省人大代表、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良表达了一种对经济发展持续力的危机感。

  为此李邦良建议省人大尽快制定浙江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以加大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去年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李邦良也曾把这个议案带到全国两会之上。“经过一年多再次深入的调研,我把这个议案补充后再次提交省人大会议,意义是不同的,因为两创是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总战略。吕省长的报告花了不少笔墨在技术创新上,如列出了在5年之后,浙江省的研发经费支出要达全省生产总值的2%,要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等。”

  杭州的姚宇平代表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他更关注的是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推进。“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创新基金、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姚宇平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写进了自己提交的建议中。“中小企业是我省企业的主体。政府要改变过去只重产业扶持和发展扶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财政政策。加强政策研究、创新型企业试点、研发机构与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相关科技计划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设立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用于项目配套支持。”

  -招数

  校企“联姻”实现双赢

  政协委员、中国计量学院副院长蒋家新提出,浙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角的“制造业大省”,这是浙江省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然而在这一特色与优势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少技术创新的平台和人才等。这些隐忧已成为制约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严重问题。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高校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所以,将科技和知识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政府和中小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

  “横店东磁集团与我们学院合作共建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其中技术创新实验室建在中国计量学院,中试基地放在东磁集团,这种双赢的模式值得总结借鉴。”

  为此,他与苏为华等多位委员联名建议,要通过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如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将技术中心、实验室建在高校,和高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激活科技人力资源,引导科技人才到企业挂职;建立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破解"转移难" 代表建议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省统筹
·代表杨云飞:永不言弃的她连交五份建议
·委员汪银华:希望保证农村客运班线可持续运转
·“两院”报告:五年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8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