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27日讯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其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这既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物质生活丰富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发扬浙江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浙江优秀历史文化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基因”,是浙江推进“创业创新”的不竭动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沈立江说,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历史性进步靠的是“创业创新”;浙江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仍然要靠“创业创新”。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要通过党的十七大主题教育等有效载体,让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浙江落地生根,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强大动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着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进一步增强我省文化发展的活力,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则向记者描绘了未来5年浙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省所有的市、县(市、区)都要建成符合标准的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 2/3以上的县(市、区)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乡镇、街道都要有综合文化站,8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场所,全省城乡每百人文化设施面积超过8平方米。还要建成小百花艺术中心、浙江舞台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全省要重点培育3至4个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20个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成为品牌,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沈立江说,要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放在文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其为浙江的创业创新、率先实现小康发挥理论和社会科学的指导、先导作用。要进一步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文化研究工程,在近期启动“创业创新之路——浙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等系列研究。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杨建新介绍说,今后5年,我省要通过实施浙江省文化保护工程,使省级文保单位增至500处左右,争取在探索我省史前文明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和城市考古上取得新突破。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保护体系的覆盖面,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代表作名录体系,对20个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抢救性保护,扶持80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地位。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今后5年,我省每年将持续组织大规模的送演出、电影、图书到农村基层活动,到2010年,要努力保证每村每月能看上一场电影,每个乡镇每两个月能看上一场演出。大力培育农村自办文化,基本上要做到每个行政村建有一支以上的农民业余文化活动队伍,全省各乡镇(街道)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文化节会或展演活动。持续开展“钱江浪花”艺术团文化直通车下基层演出等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记者从省科协了解到,我省将面向公众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使全省公众的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居全国前列。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和75%以上的社区将有标准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75%以上的行政村将有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浙江公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科普教育,了解、学习科学知识。
建设和谐文化
沈立江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宣传文化战线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我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率先实现小康、继续走在前列提供理论支撑、思想保证、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