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
陈飞,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为了向人们宣传塑料袋的危害,在2000年至2008年间,自费跑遍全国19个省区市,送出了上万个菜篮子,投入数十万元。今年1月21日,他被选为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而在此前,他没有任何“背景”和“身份”。陈飞读书不多,但有一股“蛮劲”,还善于和媒体合作。也许,在白色污染肆虐的今天,在陈飞的身上,你能看到中国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所作出的朴实的努力,和他们身上不容轻视的力量。
陈飞在长城作宣传
2008年1月24日,当寒流袭击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时候,在浙江省永嘉县珠岸村这个临近楠溪江的村庄里,5 3岁的陈飞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寒意。
他正在打捞村中的一个池塘中的垃圾,其中偶尔会发现塑料袋的踪迹,“这些都是外面的人带进来的,我们村的人基本上不用塑料袋啦,极少数用的也是可降解塑料袋。”
作为民间环保人士,陈飞一直小有名气,让他再度走入人们视野的,是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一个通知: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很多人跟我说,我爸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对这个通知的出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陈飞的儿子陈祥武告诉《法制周报》记者。
与塑料袋结仇的“疯子”
楠溪江是1988年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著称,每年的7月至9月是楠溪江的汛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每次发洪水时,楠溪江上漂浮着成堆的塑料袋,有时连岸边的树上都挂满了。
“农村塑料袋越来越多,污染了我山清水秀的家乡。有一天儿子从网上下载资料给我看,说塑料袋还有毒。我一下就坐不住了,觉得我得管这事儿。”陈飞说,在这之前,他并不知道塑料袋的危害这么大。
于是,从2000年开始,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萌生了宣传“重提竹篮子买菜”的念头,开始走上了与塑料袋的“抗争之路”。
一开始,陈飞尝试着在菜市场边做宣传边卖竹篮,“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冷眼相向。但基本上卖不出去。”陈祥武说,在父亲准备向人们赠送竹篮时,家里人也非常不理解,尤其是陈飞的妻子,说投进去就是个“无底洞”。虽然竹篮不贵,但要免费送还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但陈飞认为,只有免费送人竹篮,才能让人们接受这个观念。
“还是有很多人骂我爸是疯子,还说他想出名想疯了。”在陈祥武的眼里,父亲性格倔强,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情,就不会回头。
特殊的待遇
陈飞觉得,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为了扩大影响,他想到了媒体。
2002年1月23日,陈飞提着竹篮找到当地一家报社,将自己写的一封信交给了一名编辑。那名编辑觉得一个农民能想到这件事很新奇,第二天便刊登了陈飞提着菜篮子的照片。
第一次的成功让陈飞感受到了媒体的力量,他带着自己的“环保梦”和这份报纸,开始了走出县城的旅程。
他还能享受到一些“特殊待遇”。一次春运期间,他从金华宣传完返回温州,车站内外挤着数千人。当车站工作人员得知陈飞的情况后,马上安排他第一个上车,引得别人奇怪地问:“这提篮子的人怎么这么快就上车了?”得知陈飞是为了宣传“重提菜篮子”出门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并照顾他坐最好的位置。
渐渐地,陈飞的妻子也开始理解陈飞,虽然嘴巴上还是反对,但心里已经默许了。陈祥武告诉记者,她的母亲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村妇女,陪陈飞在外面跑,他们只住最便宜的招待所,吃的也是方便面。因为她知道,丈夫这样投钱进去,是不会有任何经济上的回报的。
中国首个无塑料袋村
从外地宣传完回到永嘉后,陈飞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几年,忙来忙去都是在喊口号,实际行动却不是很多。”于是,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改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
一次,陈飞看到一个新闻报道,称澳大利亚有一个城市建成了没有塑料袋的城市。他开始琢磨,动员村民建一个中国的无塑料袋村,并把菜篮子、稻草绳和纸袋,作为拒用塑料袋的3件法宝。
2005年2月,陈飞打定主意,向村支两委请示汇报,打算创建中国第一个无塑料袋村。他的这一建议马上得到村干部的重视,并马上召开全村村民大会,最后以多数票通过这一决定。
陈飞首先找到村里的一些肉铺老板,说明自己的想法后,事情竟出乎意料地顺利。这些老板都非常赞同陈飞的做法,答应以后不再使用塑料袋,重新使用弃用多年的稻草绳。
于是,陈飞逐步扩大了“战线”,挨家挨户对村里的小店进行宣传。他给全村700多户每家都送了一个竹篮,还给村里每个菜摊、商铺各配备了10个竹篮,如果谁忘了带篮子就先免费租给他,而且每个竹篮都标有店铺的记号。
陈飞还专门设计制作了“环保纸袋”,分发给各个店主,一个纸袋成本在5分钱左右,买纸袋的钱由陈飞个人、村集体和各店主分担。
珠岸村村民对陈飞发起的活动非常支持,村民已经自觉开始重提菜篮子。有村民说:“这塑料袋以前丢得到处都是,确实难看,而且也很难清理。”店主们也很配合,对他们来说,如果顾客都提篮子买菜,店家就可省去一笔塑料袋的费用。
在村中的小道上,每隔十几米就能见到一个绿色垃圾桶。村里的宣传栏上贴着“塑料袋有毒”等关于环保知识的宣传单。
村中的池塘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陈飞购置了一只小船,请村民每天驾船清理池塘。陈飞还出资雇用了3名清洁工每天打扫卫生,清除路边的垃圾。他还拿出2万多元,在村中央建造了一座标准公厕。为创建“无塑料袋第一村”,陈飞花了8万多元。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当然,在几年之中,陈飞也得到了很多荣誉,包括“2006年度地球奖”,2006年和2007年“绿色中国人物”提名。但这些都不是他在乎的。只有前几天的一个消息,着实让他感觉到了惊喜:在2008年1月21日浙江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陈飞以一名农民身份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此之前他没有当过任何“官”。
“2007年10月份的时候,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父亲已经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候选人了。虽然以前市里组织部来考察过,但我们还是感到很意外。”陈祥武说。
2008年1月21日晚,陈飞接到电话,告诉他已经正式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们家里人都非常意外。现在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陈飞说,语气依然朴实无华,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
陈祥武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父亲陈飞虽然读书不多,但喜欢看报、看电视,还常常通过媒体献计献策。“父亲的文章写得很差,但是态度积极、言辞恳切。”
陈飞的热心从珠岸村村支书陈康斗口中得到了证实,“他的人缘很好,得到了村里很多人的尊重。”
从陈飞身上,你可以看到中国9亿农民的缩影。他们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朴素、纯洁,同时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成长,为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发挥着他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