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某高校大一学生江宇(化名)在同学中小有名气,不是因为成绩好,也不是因为社交能力强,而是因为他袜子多。这个学期,江宇从家里带了600双袜子,一部分给自己穿,一部分送给同学们。(4月10日温州网-温州商报)
记得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遗弃在总统府里的鞋子有一千二百多双,马科斯下台后仅一家市级博物馆就收藏了二百双,其奢侈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成为其腐败证据。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咱们的“80后~90后”也有了一学期带600双袜子、每两天扔一双的记录。日后会不会也有一家收藏袜子的博物馆,以见证新一代大学生们的“潇洒生活”?
说到大学生生活奢华和浪费现象,教育者往往会头头是道分析出很多客观方面的原因,诸如:现在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但自理能力却不理想,家务活基本就不做;大学生本身应该树立自理意识与节俭理念,家长也要更多地配合学校教育;家长不应该纵容孩子不做家务、浪费资源;作为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没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社会环境变化来改变教育方式等等,却很从教育者自身角度找原因,查缺失。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扪心自问大学校园出现“一次性袜子现象”,教育者应担何责?穿越时光隧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传统早已打上时代烙印,被人们渐渐淡忘,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大学课堂上还讲不讲“好八连精神”?虽然“好八连”过去的“三件宝”——草鞋、纸糊信封、针线包,被“新三宝”——学习包、资料光盘和阳光消费卡所替代,但是“好八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当今时代,特别是在青少年中仍然有它长盛不衰的的榜样意义与传承价值。在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挑战之下,大学思想政治课是否早就放弃了讲“好八连精神”?
诚然,有的学生家长很富有,属于社会上的“新富阶层”,孩子上大学一学期买600双袜子,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但是要看到,社会上还有弱势群体,还有大学生靠救助和贷款才念完大学,大学里应该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大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告诉他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内心觉得像马科斯夫人那样一人拥有一千多双鞋的奢侈生活,只能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