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4月9日,“婚前守贞”培训课程在浙江大学食堂门前接受报名。该培训内容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各类视频资料、小组讨论、隐喻游戏来进行,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一个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拒绝婚前性行为”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同时强调年轻人应有“责任感”。(《今日早报》4月11日)
倡导拒绝婚前性行为,浙江大学的这场性教育,无疑让当代性教育出现了新动向。我们的性教育,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放的过程,由此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性开放的结果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身心均受到了摧残。
保守派的观念,曾经遭到了现代派的严厉炮轰,保守的领地逐渐被攻陷,人们由过去的反对婚前性行为到默许、赞成甚至鼓励婚前性行为,这让那些现代派们一片叫好。在现代派的倡导鼓励下,婚前性行为变得毫无顾忌,呈泛滥之势,婚前性行为人群年龄也逐年下降。在现代派的倡导下,一些十一二岁的未成年人,也加入到性行为大军中,堕胎、流产早已见怪不怪,已经严重影响了性行为者的学习和生活,也让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这是婚前性行为付出的惨痛代价,显然,这是现代派当初没有想到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行使自己婚前性行为的权利,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人群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由于对性知识一无所知或不甚了解,未婚先孕、流产、堕胎现象也随之普遍起来。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未婚青年的性行为急剧增多,并呈低龄化趋势,在人工流产的总人数中,青少年约占到四分之一。据统计,2002年国内人工流产总数为149.3万例,其中青少年约40万例,占四分之一。这组数字显示,现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期提前,初次性行为相应提前,青少年在恋爱时感情冲动而发生意外妊娠的情况明显增多,每年的寒暑假或长假期间,都会变成青少年堕胎的“绝佳”时机,各地到医院院做流产手术的人数急剧增加,其中大、中学在校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女生甚至背着书包去堕胎。由于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未婚先孕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危害,有的因此影响了学业,有的女孩甚至因此导致终身不孕,给自己的一生造成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由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思想被人们斥为保守,所以,一些学校在进行性教育不再像过去那样反对,而是对婚前性行为持谨慎态度,既然无法制止,那么,只能变“堵”为“疏”,倡导文明性行为、安全性行为。性自由让现代派们一片欢呼,青少年的激情也得到了释放,但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这与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大致旗鼓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对当初的性开放观念进行了反思,拒绝婚前性行为也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同,从默许到拒绝婚前性行为,这是性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性教育走过的一段弯路。浙江大学能够果敢地喊出拒绝婚前性行为的口号,体现了对青少年负责的精神,这是切合实际的,也是非常理性的。
笔者认为,拒绝婚前性行为,这不是思想的保守和复辟,而是对性自由的反思。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发出拒绝婚前性行为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