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笑话:“问:如何才能让一个女孩心甘情愿地和你上床?答:你要让她相信,‘性自由’是一个现代女性基本特征的,是时代潮流。守身如玉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是一种‘老土’的过时观念。”这个笑话也许会让一些自以为前卫的女性猛醒,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解放”被一些好色之徒利用了,自己交出了身体,而收获的却只有鄙视。
但耐人寻味的是,“性自由”的观念这些年来确实是在大行其道。中国著名性学学者李银河女士这一次演讲中透露:中国人现在对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童贞观念等传统文化中的保守观念已经变化很大。据1989年的数据,当时只有15.5%的人有婚前性行为。而到了2005年,广州的婚前性行为比例达到86%,上海达到69%,据估计大城市应该是在六至七成左右,直逼西方婚前性行为的指标。李银河还指出,中国女性的文化程度越高,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就越高。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浙江大学开设婚前守贞培训课呼吁拒绝婚前性行为的举措,就显得格外不同寻常,颇有点反潮流的意味。据报道,这次培训的时间为两天左右,主要是要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一个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拒绝婚前性行为”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同时强调年轻人应有“责任感”。(4月11日《今日早报》)
在我看来,浙大的这次培训和提倡是正确的和必要的,是对中国目前已经过于混乱和放纵的性观念的一种矫正,对于保护年轻大学生,淳化社会风气,都具有积极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于混乱的性观念,已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性病爱滋病的蔓延,甚至诱发了许多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等等,社会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更为糟糕的后果是,放纵的性生活解构了人们的廉耻之心,使人们在处理其他问题时也往往会无所不为,整个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无序。
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守贞”对女性还具有特殊意义。“贞”本来一个散发着封建气息的字眼,在封建社会,片面要求女性守贞的背后,是男性的自私和狭隘,一方面是把女性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自己家族血统的纯洁,防止财产落入“外姓人”之手,这种观念在今天当然是要受到批判和扬弃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女性自己对自己提出“守贞”的要求,已经不再具有这方面的含义。“守贞”的观念,在更新以后的含义是:要求男友对我做为一个人来尊重和爱慕,而不仅仅是把我当成一个泄欲的工具。尊重和爱慕是需要证明的,花言巧语不能证明,一掷千金甚至以钻戒相赠也不能证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才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有效的证明。
反过来,对男性来说,婚前的守贞,则是自己愿意承担责任的象征。一个很陈很冠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男人,也是不值得女性以身相许的。
从更广泛的视野上来看,浙大的开设婚前守贞培训课,也是文化保守主义开始从走出学术殿堂,进入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表征。在中国的语境中,“保守”长期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西方,保守主义往往意味着尊重自己的传统,希望保持文化和法律的连续性,保守主义者希望保存自由,但又不想让自由成为祸害,因此保守主义也一直对文化自由主义持批判的态度。著名的自由主义大师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还没有真正掌握、理解和实践过保守主义的哲学以前,一个自由主义者也只不过是偏见的集大成者而已。”
现代社会是由诸多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因素组成,良性的现代社会不是简单主张让某一种因素或价值压倒其它因素和价值,而是要尽量形成各种因素和价值相互平衡和相互制约的格局。在这个意义上说,“性自由”的理念和“婚前守贞”之间的相互制衡,将使我们既能够享受到身心解放的幸福,而又不至于沉沦在无边的欲海之中。浙大的作法,也因此是值得鼓励的。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