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有爱心的你,能来医院和这些弥留之际的人谈谈心、聊聊天。让他们能最后感受一下人间的真情、温暖,赶走萦绕在他们心中“死亡”这个可怕的魔鬼。许多的临终病人最需要关怀和呵护,他们是即将离去的人,他们也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许多的病人离去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在孤独中死去……义工们在服务这些临终病人时,对未来、对人生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一些指导作用……
——摘自临终关怀义工李顺博客 联系电话:13989305515
每天早晨,宁波李惠利医院疼痛科的李顺医生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白大褂到各个病房里巡视一圈。
“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昨天睡得好吗?今天想吃点什么?”昨天早上,李顺到了胰腺癌晚期病人毛生(化名)的床前,特意俯下身轻轻地问。茅盈君点点头,表示一切都好。他的老婆站在旁边,一脸的疲惫,眼睛里的血丝清晰可见,“你回家洗个澡吧,这里我照顾着。”李顺对毛太太说。
对于李顺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临终关怀义工时常遇见的场景。
义工李顺:他们太需要照顾和关怀
“他们太需要专人照顾和关怀了,就像毛生,全靠他老婆一个人照顾着,一个多月了,老婆都没敢离开他一步,连家都没法回。”从病房出来后,李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医院能够较好的缓解这些的疼痛,但在其他的服务上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还有很多没能住院的病人,我们就更加显得势单力薄了。”
李顺作为一名疼痛科的医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病危的癌症病人,考虑到这些特殊病人的需要,一个月前,他在当地的“天一论坛”网站上,发了个招募临终关怀义工的帖子,希望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来医院和这些弥留之际的人谈谈心、聊聊天,让他们最后感受一下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减轻他们的病痛和对死亡的恐惧,平静、安详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帖子贴出后,不少义工主动联系到了李顺,加入临终关怀的队伍。记者也跟随他们,走进临终病人的世界。在看到了他们躯体的痛苦,感受到了他们心灵的哀伤、孤独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后,无论是义工还是记者都感到:临终关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义工“天空”:紧紧握手的那一刻特别温暖
“天空”(网名)是最早加入义工团的,她服务的第一个病人叫王义天(化名),是个患神经痛的老人。
“听说一发脾气就会骂骂咧咧,家人送饭晚了点要被骂,医护人员有一点不顺他意也要被骂。”到了病房门口,“天空”下意识停下了脚步。因为来之前,李顺就提醒过她,老人脾气不好。
“天空”告诉记者,她倒不是怕被骂,而是怕老人根本不愿和她说话。
进门的那刻,“天空”很忐忑。老人刚吃过饭,爱人和保姆陪着他。“我是天一社团的社工,来看看你,陪你聊聊天。”在说这些的时候,她努力笑着。可是老人没理她,转过头和老婆说了一大堆,说得很含糊,“天空”一句话都听不懂。见老人的妻子一直“嗯,哦,好的”答应着,“天空”急忙问她说了什么,不料她一耸肩回答:“谁知道呀,每天都要烦很久。”
“我突然觉得老人很可怜,病拖得久了,家人也变得冷漠,平时只有保姆照顾他,没人可以说话。”“天空”不知道该和老人说什么,只好紧紧握住他的手,对他笑,“他似乎感觉我的诚意,也紧紧握着我的手,对着我笑,直到我走的时候都不愿放手。”“天空”事后告诉记者,那一刻,特别温暖。
之后,“天空”又去看过老人一次,虽然老人说的话她还是听不懂,但她感到,做临终关怀一定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不可能耐心地处理老人奇怪的甚至是“无理取闹”的要求。
后来“天空”出差了一周,当她准备再去时,李顺告诉她,老人走了,就在上周四。
“我一想起李医生那句‘老人天天念叨着你’就难受。我照顾他们,可他们很快就走了……”突然离死亡那么近,“天空”也矛盾过,但想起病人孤独的眼神,她还是决定坚持下去。
义工“小四”:一串臭豆腐,让老太太笑了
“绍兴安昌啊,我刚和同学去那里玩过,戴着毡帽的小贩在卖麦芽糖,船老大摇着乌篷船穿过一个个桥洞,感觉真好……”记者来到白云医院病房的时候,宁波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四”(网名)已经和吴老太太聊上了。
吴老太太子宫癌扩散后,就从大医院转到了这家位于宁波海曙区的社区医院。老太太是绍兴安昌人,所以“小四”就和她聊起了家乡,记者加入后,我们又聊到了越剧,聊到了莲花落,老太太说,她年轻的时候越剧唱得可好了。
聊着聊着,记者就块忘了眼前慈祥的老人是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可老太太突然一句“你们走吧,我想睡觉了”让记者和“小四”都僵住了,尴尬地不知说什么好。
“没事,老人就是觉得累了。”旁边的保姆笑着把我们拉到门外,“老太太情绪变化特别快,你们别放在心上。”保姆说,就是因为这点,在她之前已经换了30多个保姆了。
我们这才体会到,照顾临终病人和孤寡老人不一样,要打开她们的心扉,取得他们的信任,光有爱心远远不够。
上周末,记者和“小四”又相约去看望老太太,“小四”还特意去鼓楼买了臭豆腐,“上次和奶奶聊起,她说自己喜欢吃。”
闻到臭豆腐的香味,老人很兴奋,虽然不停“埋怨”着“味道不如小时候的”,但她一直咧着嘴笑,一口气吃了两块,但医生说她每次进食要严格量,我们才连哄带骗把剩下的臭豆腐从她手里“抢”下来。
这一回,老人没有赶我们走。
记者手记:当医药无力时,我们来关怀
李顺告诉记者,对于晚期癌症的患者,一般都是采取姑息治疗,也就是以止疼针、营养液为主。但考虑到床位周转,大医院不愿接收,而小的社区医院照顾也不到位。
记者走访了宁波的几家社区医院后发现,他们接收的这类病人并不多。“我们主要还是帮病人止痛,日常护理还是由保姆照顾。”一家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说。
“因病致穷,大多重症患者还是选择回家照顾。但一人患病,全家受累,家人也是身心俱疲,有些没有任何护理经验的家属面对痛得打滚的亲人束手无策。”李顺说。
李顺说,省内目前有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的宁养医院,现在最急需的,就是一支志愿者队伍。“从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先进经验来看,志愿者作用不可低估,不仅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临终关怀带来新鲜和活力,以及来自全社会的关爱,这对于心理抚慰很有帮助。最好有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人加入,这些关怀并不是在学雷锋日心血来潮,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奉献爱心。”
李顺在网上发帖后,大约有十几个人找过他,但真正开始行动的只有六七个,“直接面对的贫困而绝望的晚期癌症病人,有的身体病变相当严重,许多人会害怕,或者承受不了,所以对义工的要求也非常高。”
李顺说,临终关怀需要分工,疼痛控制、身体护理、心理疏导、死亡教育等等,现在还刚刚起步,许多人有爱心却没有经验,等到义工队伍发展到一定规模,他会组织专业医生进行培训。
李顺说,现在还刚刚起步,许多人都没有经验。等到义工队伍发展到一定规模,他会组织专业医生进行培训,愿提供服务的网友可拨打他的手机13989305515联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当医药无能为力时,我们来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