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勤俭路上的邮政局接收了30多箱寄往全国各地的粽子。 记者 李剑铭摄
本报讯 6月8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记者昨天从嘉兴市文化局获悉,嘉兴端午习俗已经正式被浙江省文化厅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嘉兴端午习俗 历史久形式多
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有着7000多年历史的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素有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之称,蚕桑文化十分发达。人们以嫘祖为蚕神来祭祀,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在南湖举行祭祀活动,其历史非常悠久,到明清时达到鼎盛,《嘉兴府志》和《秀水县志》等均有这方面的记载,流传至今。《嘉兴府志》记载:1765年(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南巡,重游烟雨楼,龙舟竞渡又掀起高潮。当时的著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其盛况后,分别赋《烟雨楼观竞渡诗》、《五日南湖观竞渡诗》。
除了历史悠久外,嘉兴端午习俗的形式也很多样: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民间妇女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插在头上,谓之“健符”;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另有斗草、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及挂菖蒲、大蒜、艾叶,燃熏苍术、白芷和小孩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佩香囊。在原嘉兴郊区新丰、净相一带,农家有以砖测午(在院子当中竖砖一块,当看不到砖影时即为正午)的习俗,并在此日熏黄烟(用硫黄、雄黄等物驱虫)。端午节南湖龙舟竞渡必举行三个仪式,先是抬着龙头祭庙,然后挂灯下水,再是龙头点睛,接着鸣炮为号,群龙飞驰,百舸争流,万人喝彩。
嘉兴端午文化品牌 呼之欲出
我市一直重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更加大了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南湖船文化节(2003年起改名为江南文化节),把龙舟赛作为固定项目于端午节期间举办,从此,南湖龙舟竞渡得到不断壮大并且名声日响,以龙舟竞渡、民间祭祀习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嘉兴端午习俗得到进一步恢复和传承。
目前,我市已出台打造端午文化品牌的初步方案:市区中基路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开设民间收藏展示馆,并通过展示传统节日经典场景,举办以嘉兴为基地的国际摄影节等多种活动,展示嘉兴民俗文化,扩大嘉兴端午民俗的影响,力求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端午传统文化展示地,把月河街区打造成江南水乡传统民俗文化的经典体验区。
专家评议认为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活动开展较好,同意将嘉兴端午习俗列入首批浙江省民俗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省文化厅总共公布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畲族三月三等8个重要传统节日或民族节庆的19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我市另有硖石灯会、桐乡轧蚕花、平湖迎大蜡烛分别被列入元宵节保护基地、清明节保护基地和重阳节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