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环境日当天,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队员实地查看油车港镇上睦村,发现由于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跟上,喷水织机排出的污水导致曾经清澈的河水变成一片死水(晚报6月6日曾详细报道)。触目惊心的画面让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中两名队员——市民陈劲宣和嘉兴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兆祥分别上书市环保局和秀洲区环保局,痛陈利害,提出治理建议。这一切也引起了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着手出台新的治理方案,争取在明年年底初步达到治理目标。
两名队员成环保急先锋
“那些环保意识不强的人没有考虑到,这样将喷水织机的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入河道,不仅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害,还祸及整个地区。”许兆祥痛心地说。他在如何治理家庭织机污水上提出了不少合理建议:可用组织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方式(如把家庭织机户并入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较大企业内),采取集中生产,集中治污,或分散生产,并入小型管网连接,集中治污;同时要抓住当前传统化纤的低潮时机,采用政府补贴一点等多种方法,淘汰部分家庭织机户。
昨天下午,许兆祥带着一篇《环保问题与淘汰落后产业和生产组织》的建议信,来到秀洲区环保局,向该局党组副书记徐志坤当面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提出了整改的几种措施。
与此同时,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队员陈劲宣也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提起笔,给市环保局领导写了一封信:“这几天,一种强烈的环保责任感,使我内心深感不安,因为治理那里水环境的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既然已经买了污水处理设备,为什么不去安装使用?环保部门对污水治理下了这么多‘猛药’,那里为什么还是原封不动?”一个个尖锐的问号直指问题的核心。
市环保局局长翁建荣仔细阅读了陈劲宣来信后立刻作了批示。
家庭作坊治污有成功典范
在取得环保部门的关注后,昨天,许兆祥与记者一起再次来到油车港,与当地环境监察中队执法人员一起去现场查看。
走访中发现,其实在油车港,除了织机较多的企业外,家庭作坊也有成功治污的典范,只是在推行中遇到不少阻力,最终没有普及。
全盛纺织有限公司是油车港第二家装备污水处理设施的织机企业,2005年时就投入10多万元购买设备,目前每天可以处理污水400多吨。最后剩下的污泥还与煤搅拌之后放入锅炉作为燃料,做到无害化排放,这样的处理办法其他企业完全可以借鉴。
而除了几十户较大型企业外,家庭织机户也有成功治污的典范。村民施嘉林现有织机32台,他于2006年投入23000多元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至今运转正常,耸立在他家车间后面的这个“大家伙”就是很多人家购买了却任其自生自灭的大铁罐。施嘉林说,这个设备每天的运行成本是55~60元,他每天的工作只是早中晚三次向两个反应池中加入药粉六七斤就可以了。
联建治理 入网补贴
“油车港的喷水织机问题,我们区环保部门从2005年起就一直在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整个油车港有7000多台喷水织机,执法人员的人力有限,织机户又和执法人员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秀洲区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徐志坤表示,“这让我们感到,单纯的查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务之急是建立污水管网,将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接下去,将根据村民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台一个入网补贴政策,如织机户自愿申请要求联建治理的,每台补助300元,织机户一次性交纳入网费1200元/台,污水处理费每年500元/台。同时,对已购置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的织机户补助300元/台,鼓励10台以下的织机户自愿淘汰,对这一部分也有一定补贴。”徐志坤表示,他的想法与许兆祥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他还表示,在监管方面,以每个乡镇自我监督为主,每个乡镇形成村干部负责制,将污水治理监管纳入村干部的年终考核。力争在2009年底前,将90%以上的织机户纳入排污可监督治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