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北极蟹 通讯员 薛斌 摄
|
浙江在线08月07日讯
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由我省科学家作为首席科研单位的第三次北极科考队,终于进入了北极圈。昨天,科考队员薛斌发回了一路上的见闻。
7月29日
提前体验极昼
第一阶段的科考任务主要针对白令海海域,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几天,我们将在美国阿拉斯加的NOME港锚地短暂休整,准备下一个阶段对北冰洋楚科奇海的考察。
今年北冰洋的冰情到底是怎么样?雪龙号能不能打破第二次北极科考的最北航行纪录——北纬80°,就要揭开谜底了。
在NOME港已经能体验到北极特殊的极昼现象,虽然还没有完全到8月,但是基本上看不到黑夜了。
8月1日
遭遇生物版“通心粉”
北极的生物世界充满惊奇,每次从海底拖上的物体里,我们都能找到一些不常见的极区生物:有身体成梨型,长着长长腿的“蜘蛛蟹”、可爱的海兔子、长得有点像蚊子幼体的虾,跟鲍鱼属于同一祖宗的不知名海底生物、还有海棘头……
每次发现新生物,来自中科院海洋所的生物学家们都会把它们挑出来专门保存。早上6点多,在白令海峡的一次采样中,被拉上来的鱼网里,足有一两百斤生物,它们无论是颜色还是外观都像极了通心粉,每条都有一两米长,很脆,捏一下就碎了。
在北极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密集的管状生物,据同船的专家估算,在这块海域海底长满了这样的管状生物,就像河里的水草一样,为海底生物提供了一个栖息的场所。
8月2日
进入北极圈
凌晨,当大家还在梦乡的时候,雪龙船已经悄悄地穿越了北纬66度33分,我们正式进入北极圈了。
海底的动物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北极圈外面,海底生活着的动物大多是个头大大的,而到了北极圈里,海底动物体型明显缩水,大嘴巴的sculpin鱼体型减小了四分之一还多,就连大海星也由六条腿变成了五条腿,体型也减小了一半多,成了标准的“小五角星”,这些大概是生物为了适应冰冷海水而产生的演化。
8月3日
北极螃蟹味道似湖蟹
半夜的海底生物拖网带来了惊喜。拖网的拉力显示比平时高出了近100公斤,一开始还以为是拖到了石头或者海底泥,当网渐渐露出水面的时候,让人着实高兴了一把,那是一大网北极“蜘蛛蟹”,估计这些家伙都是从睡梦中被惊醒的,一个个面目狰狞,挥舞着爪子向我们示威。专家清点估算重量并挑选了样本之后,它们直接被送进了厨房。
北极的螃蟹啥味道?跟湖蟹有点差不多,腿里的肉很鲜,倒是身体里面没啥肉,生物学家说,由于刚才拖网的海域比较靠近阿拉斯加沿岸,相对较暖的水使得这块区域的螃蟹可以摄食的生物比较多,所以相对个头也比较大,边学习知识边品尝北极海鲜,这已经成为通宵采样实验之余解除困乏的一种乐趣。
8月4日
赤膊观察北极熊
虽然昨天雪龙号才刚刚驶过北纬70°,但我们已经开始陆续遭遇海冰。随着雪龙船一直往北行进,浮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它究竟能开到北纬多少度,只有等那时才见分晓。
有冰的地方就意味着有北极熊。傍晚8点多,船上的广播响了:船的前方发现北极熊!瞬时,全船开始骚动,大家都往甲板上拥,果然,在船的右舷远处有一个白色的身影在晃动,如果不是它的移动,在白色的浮冰间很难判断出这头生物。
虽然有点远,但是还是依稀能看到北极熊一会儿跑几步,一会儿又回头望望,晃荡了几分钟后才钻入了水中。此时大家才发现,好多队员在0℃左右的天气里,居然穿着短裤和拖鞋呆了十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