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天气热,一种叫汽车降温剂的东西,吸引了部分有车族。绍兴的朱女士7月份也买了一罐,但她没想到,这个东西前几天自己“爆炸”了。
当时是8月3日中午,朱女士和朋友在外面吃饭,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说停在家门口的小车后座突然“爆炸”了。朱女士赶回家,果然发现爱车后座上的羊皮垫子被炸穿了,坐垫也破了。
她很快找到原因,是放在后座上的汽车降温剂惹的祸。这是她7月25日洗车时,老板娘向她推荐的,花了65元,才用了两三次。朱女士找到洗车店,几番交涉后,代理商同意赔偿她换后座需要支付的2390元。
事情解决了,但朱女士很奇怪,这种降温的东西,怎么会爆炸呢?
联系上一家汽车降温剂经销商,对方介绍说,这种降温剂并非什么高科技产品,实际上罐子里装的就是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常用作制冷剂。使用时,喷一些出来,干冰会马上汽化,同时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但干冰很容易挥发,即便是密封在罐子里,受到暴晒和高温也会汽化,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体积比原来固体干冰大1000倍的气体,这样罐内的压力就增大了。一旦罐体无法承受这个压力,就容易发生“爆炸”,而且威力还不小。
使用这种汽车降温剂,除了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晒和50℃以上的地方,经销商林先生还给出了其他一些温馨提示:不能对着身体喷,否则局部温度骤降,会冻伤皮肤;不能直接喷到玻璃、真皮皮具上,以免由于温差造成以上物品进水、爆裂。
“建议放在汽车后备厢或汽车座位下面,不要放在挡风玻璃边,避免摇晃震动或太阳暴晒,以免发生爆炸。”林先生提醒说,因为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是禁止携带这种产品的。
链接:
2005年9月,上海的《新闻晨报》曾报道,有人将冰淇淋月饼包装盒内的干冰,储存在塑料瓶内,放在冰箱里,结果导致冰箱炸开。专家解释说,干冰的挥发点非常低,为零下78.5摄氏度,而冰箱的低温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干冰在冷冻柜内仍会继续挥发,挥发形成的气体在密封的塑料瓶内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对一些食品包装内的干冰,最好直接弃置令其自然挥发。如果一定要储存,较常用的办法是用干燥的保温瓶保存,保温瓶瓶胆和外瓶壁间有真空层隔热,干冰挥发产生的气体又可从瓶塞和瓶壁间的缝隙释放出去,使内部压力减小。但科学实验表明,使用这种方法也只能保存一天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