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埠头,浩浩荡荡的送嫁队伍绵绵延延;红面桶,红马桶,红脚桶,“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
大型歌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8月6日起在宁波歌舞团开排。
这是宁波向世人展示浙东一带明清时期婚嫁习俗盛大场面和江南女子爱情故事的原创剧作。
“如果我能像‘十里红妆’般嫁出去,这辈子值了!”面对这火红的画卷,有人感慨。
然而现在,人们仅仅只是掀起了它的“红盖头”,对于宁波而言,“十里红妆”还承载着更多内涵。
“在中国,传承了千百年的最基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突然在一个剧变的年代里迅速消失,这种消失就发生在眼前。我就是那个行走在乡间的拾遗者。”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创始人何晓道称。
目前已有“十里红妆”专题博物馆,宁波市区也开设出“十里红妆”宾馆、“十里红妆”婚纱店等。“十里红妆”打击乐已跻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十里红妆”婚俗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疑,“十里红妆”成了宁波民俗文化的新名片。
在宁波,晚上有什么地方可去?
这让不少旅行社和经常接待外地商务客人的部门特别伤脑筋。“依托三江夜色,开发包括夜间宁波旅游剧场项目势在必行。”宁波旅游局副局长陈民宪称,单纯从旅游产业本身来说,在“吃住行游购娱”的要素中,旅游剧场是“娱”中的一大亮点,其对提升城市或景区夜间旅游的作用不可估量,“宁波不缺乏资源和素材,庆安会馆的古戏台,东钱湖的水波,溪口的剡溪,这些都是可以精心打造的‘宁波印象’。”
事实上,在此之前,《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丝路花语》、《云南映像》、《宋城千古情》等旅游演艺剧场在中国已经红红火火,一场又一场华美的“夜宴”在一些都市、景区的舞台上流光溢彩,而宁波,却在这个宏伟的大合唱中遗憾地“失声”。
如何让这“十里红妆”名片从平面变成立体的文化产业?
“首先,《十里红妆·女儿梦》需要观念创新、发展、惠民。许多经典歌舞剧都是创新的结晶。‘十里红妆’的传承和创新,就是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实现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陈民宪称,“此外,在机制上应该创新,要制定各种资金筹集政策,筹集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投入。”
“还有,手段要创新。宁波应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与民俗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使‘十里红妆’的文化资源借助邮品、光盘、宽带网络、印刷等载体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十分注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性地培育具有宁波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文化产业。”陈民宪称。
“甘肃有《丝路花语》、云南有《云南映像》、河南有《风中少林》,宁波的《十里红妆·女儿梦》和这些作品在同一水平上,我们有信心甚至超过它们!”宁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柴英自信满满。
有业界人士建言,《十里红妆·女儿梦》可以借鉴《宋城千古情》的经验,以婚嫁为背景,重点在婚嫁仪式中的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的工艺上做文章,让宁波的“红”一红到底。
事实上,夜游之痛,也曾是杭州旅游发展的软肋,但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的出现填补了这块空白。
《宋城千古情》分为《良渚之光》以及《宋宫宴舞》、《金戈铁马》、《美丽的西子,美丽的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五场,叙述时空追溯到文明曙光初现的新石器时代。其借鉴了国外最优秀的歌舞形式来进行包装,集舞蹈、杂技、时装表演等多种表演艺术元素于一体,并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表现手段,令观众在不同的感情旋涡里回味不已。
而在广州,也已成功打出了“广州之夜”的品牌。“广州之夜”采取定点、定时、定戏、定价的方式,邀请本地专业艺术院团以及国内外知名院团进行文艺演出,致力于打造旅游剧场。
“广州之夜”实行低票价运作,除保留少量贵宾票外,票价均定为30元、50元和60元。这样的创新与改革为旅行社安排游客观看演出提供了重要的选择,让旅游者白天看广州,晚上看“广州之夜”,全面感受广州的文化氛围。
其实,早在一场名为“阿拉宁波”的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招待酒会上,“十里红妆走菜秀”的宁波姑娘们,款款走进宴会大厅,向海内外客商端上“年年有余(雪菜黄鱼)”、“团团圆圆(宁波汤圆)”、“金花漫舞”、“吉祥三宝”等宁波特色菜肴……并把天一阁、老外滩、河姆渡、江南水乡、梁祝、东方霓裳等文化元素和东海海鲜、汤圆等餐饮特色珠联璧合,实现了宁波戏和宁波菜互动,让海内外嘉宾群情鼎沸,纷纷赞赏宁波人的创新之举。
此外,作为蜚声海外的“红帮裁缝”的故乡,将红妆元素融入歌舞电影服装也是宁波开发红妆品牌的一大优势。
“我们现在做的歌舞剧、电影等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扩大十里红妆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考虑在中国传统的旗袍等服装产业发展十里红妆这一品牌,赋予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宁波市浙东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周志锋坦言,宁波红妆若将服装特色融入,或许,各大国际服装周上将刮起“宁波风”。(记者 陈旭钦 实习生 毛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