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14日讯 把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动画片,卖到素有“动漫王国”之称的日本——这是国内首个动漫产业联盟的一个“奥运目标”。
随着“中国热”的兴起以及奥运会的举办,国外的发行商很需要一批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动画片。
眼下,在杭州,这个由动漫业内顶尖公司组成的CTFT动漫联盟,已经向这个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向日本以及整个东南亚出口的这部动画片,将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梦工厂”,它有一个足以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名字——《故事中国》。
像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启动的“中国故事”活动一样,这部动画片里的每一集故事,都会像是一个个动画版的“祥云小屋”,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
8月8日盛大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用世界的语言精彩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而如何用国际化的动画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正是动漫联盟正在摸索的。
动画版的“祥云小屋”
立体呈现中国文化之美
在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报道中,浙江华人卡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蓉看到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启动“中国故事”活动的照片。
白墙灰瓦云锦苏绣的江苏小屋,湖北武当派第十五代传人胡立清表演武当太极拳,中国国粹昆曲、古琴、木偶的精彩表演……各地民间艺术家齐聚北京,向世界讲述五千年的“中国故事”,立体呈现中国的文化之美。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30个72~108平方米的“祥云小屋”里绽放异彩。
“这个创意和我们的‘故事中华’动画系列是不是很像?”张梅蓉激动地看着记者,眼睛里放着光。
在她看来,动漫联盟所设计的“故事中国”系列的每一集故事,都会像是一个个动画版的“祥云小屋”,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日本。
据了解,与“浙江华人”一起组建动漫产业首个动漫联盟的,还包括天奇影视、丰泽科技和番茄动漫三家公司。根据今年5月动漫联盟与日本Pierrot公司签订的合作意向,动漫联盟预期将在两年之内,向日本市场提供2000分钟的中国动画片。
所谓的“中国动画片”,不仅仅是在中国原创制作,而且在内容上也将是“中国制造”,而且要比《功夫熊猫》做得更加中国化。
“近年来和国外发行商的接触中,我们得到一个信息反馈,随着‘中国热’的兴起以及奥运会的举办,国外的发行商很需要一批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动画片。”张梅蓉说:“国外需要的中国风格,是更加纯粹的‘中国元素’,做到形式和内在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让中国人自己做。”
而在丰泽科技老总朱晓峰的心里,一直就有一个关于中国动画片的梦想。
年轻时,朱晓峰曾经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最年轻的动画设计师,而当时厂里制作的动画片最引以为豪的,就是独树一帜地将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到了动画片中。最著名的就是用中国水墨画技法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在国际电影节上获了5次大奖。那段时间的工作经历,给朱晓峰留下了无法割舍的“中国情结”。
这两年,朱晓峰的脑子里总是会出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故事的画面。朱晓峰相信,这些来自《山海经》的故事,总有一天能走上世界的动画舞台。
市场的需求,加上内在的动力,动画片的内容因此最先毫无悬念地决定了——中国故事。由于这个命题范围过于庞大,在分类上四家公司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初步决定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上古神话、民族风情、中华美食、人文地理和历史典故。
看完奥运会开幕式后,张梅蓉增加了制作的信心:“中国文化一定会成为中国动画进入日本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就像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一样,只要我们把中国的文化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就能把中国的故事讲好,让外国人在中国文化中找到共鸣。”
日本动漫玩具为啥只有几缕头发
动漫作品的制作是一个产业链
“你有没有注意到,日本的动画玩具,人物往往只有几缕头发,为什么?”
华人集团总裁王渊龙捧着一个卡通娃娃,笑眯眯地问记者。见记者一头雾水,他笑着说:“因为玩具商会告诉你,头发太多会提高玩具的成本,不利于延伸产品的销售。”
王渊龙告诉记者,在日本,动画片还在人物设计阶段,就会有包括玩具商在内的动漫产业各个环节的公司一起参与造型策划,介入整个开发。
事实上,对于一个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的国家来说,动漫作品在日本本土的诞生,不是一家制作公司的工作,而是整个产业链共同合作的结果。
在从事动漫产业之前,王渊龙曾经在日本京都大学攻读了8年法学博士,同时结识了一批日本动漫产业赫赫有名的前辈,其中包括“奥特曼的爸爸”(动画片《奥特曼》的导演)圆谷英二和“铁臂阿童木”的爸爸(《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手冢治虫。
在与这些导演的交流中王渊龙发现,与日本的模式不同,当时国产动画片的原创制作无一例外都是完全“原创”——完全由一家动漫公司自己创作。“这种单一的‘原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动画的总体水平。”
实际上,日本人做动画片,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产业链。一个动漫作品需要经历杂志刊载、单行本出版、作品动画化、生产玩具等环节。如此的产业链使动漫生产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都会参与人物和故事的设计,包括前期策划、制作、包装、出版发行、玩具设计等,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漫产业链”。
而这两年,日本动漫界又将这种产业链更加集中化,出现了一种最新的合作模式——临时制作委员会,即根据动漫项目临时成立一个组织,动画的创意由大家共同讨论,利用各自的所长来对一个作品做分析。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集众家所长,同时减少投资风险。
此次组建的这个动漫产业联盟,正是在王渊龙的提议下采取了产业链的形式——联盟中的四家公司,实际上各有分工:番茄动漫是做策划和形象包装的,天奇和丰泽主要负责动漫的制作,华人传媒则在动漫的发行和销售上有很强的渠道优势。
除了玩具商,四家公司基本上组合成了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这与目前日本的动漫制作模式非常相似。
同时,联盟和日本Pierrot公司签订了协议,由这家动漫公司全程参与作品的设计和策划,并且提供日本市场的调查数据。这家位于日本动漫前三位的动漫公司创作了著名的《火影忍者》、《死神》。
而在发行渠道上,动漫联盟采取的则是“借船出海”的办法。找日本的发行公司,用别人的渠道发行。张梅蓉认为,“借船出海”避免了动漫产业链中具有最大风险的一环——毕竟有的海域,自己的船是很难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