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员薛士强,网络公司从业者,70后
热衷为公共利益“管闲事”
薛士强是位70后。他和67岁的何福根、51岁的吴伟民组合起来刚好是老中青三代,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向市长提供信访信息和百姓诉求。
之所以选择薛士强作为信访联络员,是因他是开网络公司的,能最快了解网上的信息和网民的意见。而且他对杭州的人文建设特别关心,当年一家房地产公司要拆掉丰子恺故居,他就这个问题多次上访过。虽然最后故居仍然被拆掉了,但他懂得了如何与有关部门打交道,懂得了百姓信访诉求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不畅,所以他也报名参与了这次市长信访联络员的选聘。
薛士强当过记者,热衷于杭州的古都文化研究,现在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因为自己的所长,自从杭州市政府聘任市长信访联络员以来,他已把所有网上关注的文章、网民的意见整理成册交给了市领导,请他们参考。
前些天有市民因为皇亲苑小区地下车库被移作他用的事找到了薛士强,他把这件事整理成书面材料交给了市长。市长已批转给了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进一步处理之中。
薛士强说信访户并非是要为难政府,而是心里有话,并且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有不少是为了城市建设、民生问题和公共利益有信访诉求。但这些往往被说成是多管闲事,诉求渠道不畅或没有下文,现在杭州建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自己之所以参与进来就是想让这个渠道畅通起来。
杭州市市长蔡奇——我想听到民众最真切的声音
自从7月下旬杭州市推出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后,引来了各方关注,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8月17日下午,杭州市市长蔡奇在工作之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他已看到了各界对杭州聘请市长信访联络员的关注。
蔡奇是在一次下访时听了一位叫何福根的老人直言不讳的发言后,想到聘请他做市长信访联络员的。“因为百姓的声音很真诚,不委婉、不造作也不带任何顾虑,是作为政府领导者最想听到但又最难听到的声音,于是我就当场聘他为我的信访联络员。”
现在杭州市政府的8位正副市长已请了10位信访联络员,市长3位,副市长每人1位。这些联络员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6岁,都有信访经历。现在上城区也已选聘了,接下去就要在各个区县市和局委办落实实施信访联络员制度。
信访联络员为公开选聘,一年一聘,都是义务公益性的,每个月市长们将与他们约见一次,平时也可直接跟市长联系,反映情况。
蔡奇说他做过多年的地方行政工作,信访工作好像是一个难题,但其实也不然。蔡奇在台州工作时,有一位女同志是“老信访”,甚至找到他住的招待所反映问题,后来了解情况后帮她解决了问题。这位“老信访”不仅十分支持政府的工作,而且主动帮政府做其他上访群众的工作。
“这件事说明老百姓是十分理解我们的工作的,因此我们切不可把群众推到对立面去,激化矛盾。我们应该主动去倾听民众真实的声音,让我们听到真话,了解实情。”蔡奇说。
“是的,我们有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还有12345等等与政府可直接沟通的部门,但是老百姓直接的声音与下属部门的汇报不一样的。聘任信访联络员,我只是想多一个渠道了解民情民意。作为一名市长我想听到没有经过过滤、没有障碍的来自百姓最实的声音,这对我们的工作无疑是有益的。”蔡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