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找人干活,我什么都能干!”“老板,我几天没找到活干了,雇我吧……”在定海城区海军司令部南大门右侧,一大群外地民工把笔者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询问需不需要用工。这里就是定海区存在10余年之久的马路劳务市场,一些打零工的外地务工人员聚集在这里,等待有人来雇工。
目前,定海城区除了海军司令部南大门右侧这个马路劳务市场外,还有一个位于市广电总台门口。每天从早到晚,这两个马路劳务市场上,聚集着许多外来民工,三五成群坐在地上等活干,有活了,蜂拥而至;没活干则聚在一起打牌、抽烟,看上去很不雅观。
马路劳务市场久盛不衰
如果需要找个背水泥、搬砖头之类脏活累活的人,定海市民首选准会去海军司令部南大门右侧的马路劳务市场,这里外来民工多,劳务费低,且随叫随到。“去中介所找临工太麻烦,还要介绍费,那有来这里找方便,想叫几个就几个。”家里装修来找几名外地民工扛水泥的张先生对笔者说。
据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农村劳动力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几乎没有本地人愿意去做搬水泥、扛石头这样重活的临工,然而市场对这类临工却有很大需求,特别是个体家庭对零散短工有着较大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就业机会少,但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劳务费低廉。因此,一些本地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都被他们抢着做。
外来农民工的心里话
“其实我也不愿意在这马路边找工作,但是没办法,没文化,没手艺,只能靠力气挣钱。”今年43岁的佘林红对笔者说,他是河南人,去年通过老乡介绍,带着老婆来舟山打工,本想多挣些钱,可到了后才发现这里钱也不好赚,很多时候在路边坐上一整天都接不到一个活,一个月也只能接到几次活,每次也只是做个两三天,按80元一天工资算,一个月最多也只有1000多元。
做城市中最苦最累的活,还要忍受日晒雨淋等活干,佘林红说:“有时候我真不想呆在这里,但家里就几亩地,一年下来能有多少收入?”最终他还是决定留在这里“讨生活”,再苦也比在老家好。当问及为何不去正规中介所或者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找工作时,佘林红说:“我没有文化,去那些地方也是白去,还是在这里有盼头。”
为何难入人力资源市场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来自省外的务工人员共有85844名,面对庞大的流动劳动力,政府部门早有所行动。除了凭身份证或者暂住证可以在位于定海解放西路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大厅免费登记介绍工作外,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还专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如参加完就业培训并且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曾有一段时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把这些马路市场上的务工人员“赶”到人力资源市场,希望他们能在那里登记,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此还专门制作木凳供外来务工人员休息。但没过多久,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又回到了马路市场。
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办公室负责人对笔者说:“在我们这里登记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而且大多是相对比较稳定的长期性工作,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习惯做一天算一天的工作,他们认为短工拿钱比较快,且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一个月算下来也不比做长工挣得少。”
正确疏导才是出路
马路劳务市场存在诸多隐患,不但占道影响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且私招乱雇行为使民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目前,我市对外业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管理很分散。劳动部门管一块、公安部门管一块、城管部门管一块、民政部门也管一块,结果是很多部门都在管理,却都管不好;很多部门都在服务,服务职能却都不到位。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定海城区马路劳务市场采取联合执法存在一定难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除非政府牵头,否则很难取缔。
定海城区马路劳务市场存在了10余年而不能取缔,这说明市民在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更说明“禁”并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目前,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建立劳务市场,制定公平、公正的劳务政策,让求职者通过合法渠道找到工作,这应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考虑的。
采访中,有关人士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对马路劳务市场进行调查,并根据务工人员特点,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培训,推荐和提供相应就业岗位。同时,市人力资源市场应为市民提供零工介绍服务,通过建立外来务工人员资料平台,在社区广告栏等发布求职信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与居民达成用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