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生,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所以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每天只敢买一分钱的辣椒。有一天,打菜后发现身边连一分钱都没有,只好再把辣椒倒了回去,用剩在碗底的汤汁和了米饭吃。这孩子现在当了副县长,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在昨天市教育局举行的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民主恳谈会上,市行风监督员、原西湖区政协秘书长卢兆林讲了这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卢兆林感叹,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点不假。如今,穷孩子赶上了好时候,不仅免学费,还能在校享受爱心营养餐,只要铆足劲好好读书就成。
昨天的民主恳谈会上,有一张“网”令大家振奋,这张“网”就是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生资助体系。自2003年起,几乎每年都有“织网”的大动作。今年春季,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在免收杂费基础上免收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资助体系,对普通本专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逐步确立,基本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如何把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固,除了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六城区教育局负责人,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学校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济济一堂,积极出谋划策。
把“小篮子”并成个“大篮子”
西湖区教育局局长吴吉春第一个发言。这几年,西湖区资助对象已从中小学延伸到所有幼儿园,保育费或免或减;从杭州市籍学生向非杭州市籍学生延伸,只要在西湖区读书,应补尽补;从原来的有范围有内容的政府补助向学校延伸,学校以基金会形式给予资助;代办服务费取消后,所有学生的校服由政府买单。尽管已经在实效性和平衡性上做到了事无巨细,但是吴吉春还是觉得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完善,关心穷孩子的人实在太多了,民政、残联、卫生、乡镇、街道、社区等等,还有社会机构的投入也有不少,如果把这一个个“小篮子”统成一个“大篮子”,政府实现统筹安排,资助行动还能执行得更完美。
助学工作不能仅仅解决钱的问题
助学工作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解决同学经济困难。杭州师范大学将资助功能和教育功能有效结合,为困难生特别推出了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一位行风监督员的高度评价,原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张天立感同身受,他说,“人不怕穷,最怕志短”,不让一个穷孩子失学辍学,是“资助网”的一层责任,让每一个穷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资助网”的另一层责任,这些教育内容,应该在资助体系中得到体现。
破解技工荒期待更高起点的规划
中策职校在汇报中提及,职高就学的困难孩子比例相对大,这两年受资助面已经从2003年的5%提高到去年的70%以上。行风监督员卢兆林特别留意了这个数字,他很关注社会上越来越突出的技工荒矛盾,他认为,“资助网”对解决中职生源问题、学生后续发展,进而解决社会的劳动力问题举足轻重。“蓝领”需要人才,也一定能出人才,在推进“蓝领”人才的培养上,“资助网”可以考虑更高起点的规划。
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执行资助行动
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从头至尾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他觉得代表发言中有两句老话始终萦绕在众人心头:一句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句是“富不出三代”,时时刻刻提醒着教育部门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执行资助行动,这张“资助网”不仅仅要实现全覆盖、合情理、可操作,更要寓教育于资助。
相关新闻——
杭州市学生资助网开通
本报讯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民主恳谈会上还公布了一个最新消息,杭州市学生资助网(zzw.hzedu.net)正式开通。这个平台,将及时发布学生资助的重大决策、最新动态及资助指南,登录该网站还可以通过网上问答获取沟通服务。
相关链接
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指南
(一)学前教育段:
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家庭子女,在园期间资助其所读幼儿园50%以上的保育费。残疾学生资助其所读幼儿园的保育费。
(二)义务教育段:
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及残疾学生,在免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基础上资助住宿费。同时,资助残疾学生生活护理费。上述学生在农村中小学就学的,享受爱心营养餐,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周5元。
(三)普通高中段:
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在校期间资助学费和代管费之和。
(四)中等职业学校:
1.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每人每年1000元,奖励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5%。
2.助学金:
低保家庭子女、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对象、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对象以及残疾学生,在校期间资助学费、代管费(实训费)并享受爱心营养餐。
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在校期间资助学费并享受爱心营养餐。
除上述困难生以外的其他学生,一、二年级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第三年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3.特殊专业免学费:就读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的浙江省户籍学生;就读制造业紧缺人才艰苦行业技术类专业的杭州市户籍学生,免收全额学费。
校内人民助学金资助政策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因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由家长提出申请,提交村委会(居委会)、乡镇(街道)据实出具的证明材料,填写相关表格,经学校批准,可享受校内人民助学金,补助其在校学习、生活所需费用开支。
(五)市属高校:
1.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
2.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
3.助学贷款:学生在新学年开学后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本人全额支付,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4.助学金:助学金分为两档,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资助具体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5.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学生参加校内临时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小时计算。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8元人民币。
6.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
学费减免:对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
辅助措施:各高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