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基本消除危旧房,这是我市去年提出的一个艰巨任务,也是老百姓期待的又一项民心工程。如今,差不多一年半时间过去了,这场硬仗打得如何?
日前,记者从杭州市房管局了解到,截至7月30日,今年我市新启动的危旧房改善面积已经达到31.9万平方米左右。这意味着市区已累计启动危旧房改善面积84.1万平方米,约占三年总目标改善量的54%,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危旧房改善的“决战之年”
去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危旧房改善工程,并将之列为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2007年-2009年)完成市区156万平方米、2.8万户危旧房的改善,实现到2009年底基本消除危旧房,达到公建基本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质量良好的目标。
根据危旧房改善工作规划,去年是改善工程之“开局之年”,2008年是危旧房改善之“决战之年”,2009年是改善工程之“收官之年”。根据市危改办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市区顺利启动危旧房改善面积52.2万平方米,约1万余户家庭从中受益。
一批优秀改善项目脱颖而出
为了使危旧房改善工程更让老百姓满意,7月份市危改办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市区危旧房改善工程进行了一次集中检查,依次检查了上城、江干、西湖、下城、拱墅五个城区共14处项目。
在这次检查中,城隍牌楼127号老房子维修工程、华西新村地块综合整治工程、华家池小二楼历史建筑维修工程等三处项目评定为“优秀”,省团校教师宿舍维修工程等8处项目评定为“良好”,流水桥10号维修工程等3处项目评定为“合格”。
其中,被评为“优秀”的城隍牌楼127号项目位于十五奎巷-中山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是一处典型的木、砖木结构老房子,建筑使用面积440平方米、住户18户,缺乏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生活设施,天井内空间被违法建筑挤占,卫生条件极差。鉴于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的保护要求,改善工程采取了维修改善,在保留老房子整体格局的基础上,增加了厨、卫设施,实现了保护建筑历史风貌和改善住户居住条件的良好结合。
各城区各显神通亮点纷呈
为了漂亮地完成这场硬仗,各个城区在规范管理、创新方法、落实“三问四权”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可谓是各显神通,亮点纷呈。
比如上城区在改善老房子居住条件的同时,大力保护和发掘原有的历史遗存和风貌特色,有效实现老房子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拱墅区将危旧房改善与立面整治、环境整治、平改坡、道路整治等工程相结合,全面改善危旧房区块内的居住环境,改善效果也十分显著;江干区在保护华家池小二楼历史建筑“原真性”和“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切实改善建筑质量和居住品质。
同时,江干区、西湖区也有新招。江干区和西湖区危改办在危旧房住户中选聘“工程义务监督员”,对工程施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切实加强了项目实施单位与群众之间的对话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