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9日讯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肠癌筛查工程”面临尴尬境地:原计划在6万居民中进行问卷初筛,但目前只有杭州市下城区近2万居民接受了调查;2412位居民经过筛查被列为大肠癌高危对象,专家电话通知提供免费肠镜检查以确诊病情,但“苦口婆心”劝说之后,只有886人接受了免费检查。
“尽管数据‘缩水’,但好在没有影响课题的最终结果。”主持大肠癌系列重大研究的浙医二院肿瘤研究所专家,千辛万苦历时多年,终于揭开了大肠癌高发的面纱,提出了公众如何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手段,以及早期干预治疗,阻断大肠癌的发生。然而这项抗癌工程却遇到了公众健康误区的瓶颈,也让研究人员产生了诸多忧虑。
“我们仍然为那些有高危因素的市民担心,因为他们面临的患癌风险没有去除……”研究所的蔡善荣老师昨日苦劝家住新华路的马女士去做免费肠镜,但却不被认同。“总打电话叫我去做肠镜,我为啥要没病找罪受,搞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目的。”马女士好像是碰到了“电话牛皮癣”。
据悉,作为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基于社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和评价》的课题去年启动,在杭州下城区武林和天水街道免费为40~74岁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对其中的高危人群,浙医二院免费提供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马女士就是高危人群中的一位。可像她一样拒绝这份“免费午餐”的人还真不少。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只有886人接受了肠镜检查。
“其实,肠镜的检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接受肠镜检查的886人中,27.6%的人有癌和癌前病变,通过肠镜下切除就可以做到早期干预。”蔡善荣老师说。
免费检查为何得不到普遍接受?蔡老师解释,大肠癌早期往往无症状,或仅有腹痛、腹泻、便血等肠道常见症状,可能被误诊为痔疮、菌痢、肠炎等,得不到重视。“有时我们反复打电话动员居民来检查,对方都说,我每年有体检,不会有问题的。居民不接受肠镜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少人对做肠镜有恐惧心理,觉得做肠镜对身体有伤害。其实现在有麻醉药物支持,做肠镜没那么痛苦。”
主持这项研究的郑树教授说,大肠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防肠癌,肠镜检查是有效方法。刚刚从美国进修回来的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新宇介绍说,美国推广50岁以上人群免费检查肠镜,因为肠镜除了可以发现早期的肠癌并获取活检标本外,还可以对整个肠道进行完整的检查,发现并摘除结肠息肉。多项对照研究表明,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可以显著地将结肠癌的发生率下降76%~90%,而肠癌相关的死亡率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针对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年轻化的趋势,浙二课题组的专家希望市民更多支持、参与抗癌研究,浙江医院的陈医师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在体检项目中添加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