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小勇(化名)是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的,且因为父亲在外拈花惹草,父母经常吵架。在一次与父亲发生争吵后,他又遭到了父亲的毒打,结果一气之下将父亲杀害。母亲心疼儿子,没有选择报警,和儿子一起将丈夫的尸体掩埋,企图毁灭儿子杀人的证据。
昨天,记者获悉,北仑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小勇有期徒刑12年,以帮助毁灭证据罪判处他母亲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小勇父母感情不好
小勇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跟着父母从山东来到宁波,暂住在北仑小港。
小勇的父亲鲁某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婚后与妻子李某感情不好,两口子经常为一些琐事吵架。小勇出生后,父亲的性格并没有改观,小勇不听话或犯点小错误,就暴打他一顿,有时心情不好也拿孩子出气。
在宁波打工几年后,鲁家的生活逐渐好起来,鲁某却出轨了,经常去外面找女人。
2005年底,鲁某认识了一名姓王的女子,两人发生婚外情。2006年3月到4月,鲁某在鄞州五乡打工时,还跟王某同居了一个月。当年12月,他们在鲁家住处发生关系时,被李某抓了个现行,当场发生争吵,夫妻矛盾也随之被激化。
小勇从小不爱读书,文化程度很低,来宁波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在小港做点农活赚钱,空闲时还喜欢去网吧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父亲不同意他上网,每次知道他去了,便要打骂一顿,甚至曾用铁链将他锁在家里,不准出门半步。对于父亲的粗暴对待,小勇默默承受着,没有反抗过,也很少顶嘴。
反抗铸成杀父大错
“以后我会养你的……”2007年11月15日中午,小勇在农田干活时觉得口渴,便回家想喝口水,走到家门口时,正好听到父亲在屋里跟人打电话。
小勇知道父亲又和外面的女人好上了,一气之下冲入家门,第一次当着父亲的面大吼了几句。鲁某顿时恼羞成怒,一把抓住儿子咆哮起来,并动手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用杯子、板凳等物砸他。小勇没有反抗,退到房间的角落里,抱头蹲在地上。
发威之后,鲁某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午休。
“我越想越气愤,脑袋快要爆炸了。”小勇事后说,他想起父亲的种种不是,怒火从心头燃起,顺手操起一把活动扳手,朝父亲的脑袋砸了过去。
事后,小勇扔下扳手,害怕地跑出家门,在外面漫无目的地游荡了一个小时后回到家中,发现父亲已没反应,便将尸体藏入杂物间。
第二天早上,李某发现了丈夫的尸体。小勇说出了事情经过。李某很生气,要带儿子去公安机关自首,可经不住小勇苦苦哀求,又担心儿子会被判死刑,最终选择了不报警,并和儿子一起将尸体偷偷掩埋。
今年4月17日,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小勇和母亲主动来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了罪行。经鉴定,鲁某系被人钝性击伤右颞部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
法院调查作出判决
今年8月14日,经北仑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北仑区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因被告人小勇开庭时未满18周岁,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院调查后认为,被告人小勇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因父亲生活极不检点,父母时常吵打,父亲对其经常暴打,导致父子关系紧张。
小勇本人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均较差,处于青春期情感体验不稳而易怒,自我意识增强,而父子关系的紧张又加剧了他对周围人和事的不满,不满情绪的积累未得到恰当的疏导。在遭其父殴打后未能采取正确方式处理矛盾,情绪失控,最终选择极端反抗形式,导致了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
两人是父子关系,小勇的杀人行为系在长期的家庭、父子矛盾压力下引发,有一定的特殊性,具有可悯性,但其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情节较轻,不属于义愤杀人。
法院遂作出一审判决:小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鉴于作案时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依法从轻处罚;犯罪后自动投案,系自首,依法从轻处罚;其认罪态度较好,又酌情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被告人李某明知儿子杀人,而帮助其转移尸体,毁灭罪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犯罪后自动投案,系自首,依法从轻处罚;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酌情从轻处罚,依法对其适用缓刑,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主审法官提醒
传统教育观念值得反思
主审法官告诉记者,小勇犯下大错是他父亲的婚外情直接引发的,但根本原因是他长期受到父亲的打骂,不满情绪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情绪失控。这起子杀父的悲剧与家庭教育很有关系,值得家长和社会各界思考。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这些都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古训,在很多家长眼里,父母打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家长的一时冲动,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值得反思。
心理专家观点
孩子挨打易致暴力倾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洪波认为,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太心急,经常以打骂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经常挨打的孩子,为了逃避挨打,做错事容易选择说谎,久之会养成撒谎的不良习惯;孩子在心智还不全时挨打,一见到家长就感到恐惧,凡事都要父母说了算,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产生自卑、懦弱的人格障碍;打孩子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处在心灵受损中的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对立情绪,继而发展成为一种逆反心理;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家里被父母打,在外就会以父母的方式打别的孩子,容易导致暴力倾向。
“孩子有了错误,最理智的方法是先向他说明错在哪里,让他明白这次犯错所带来的后果。”马洪波还表示,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提供必要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要和孩子一起提出解决或避免犯错的方法,叮嘱他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孩子明确错的因果,教育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让他在挫折中成长。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扳手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