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3日电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在建筑行业着力推广民工学校,让进城务工人员在生产劳动中接受技术培训和文化熏陶,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工人。
哪里有工地 哪里就有学校
宁波是建筑大市,仅市区就有建筑企业400多家,外来务工人员8万余人。宁波市建委主任虞银花说,来宁波打工的大都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文化程度偏低,许多人几乎没有经过专业合格的技能与岗位培训,言行举止与城市文明有较大反差。
虞银花说,建筑行业是一个大产业,有钢筋、木工、打桩、机械等近百个工种,要求工人有较完善的技能与职业素质,需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虞银花说,同时,建筑工人流动性较大,只有每个工地都开设了“课堂”,才能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相对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为此,从前年底开始,宁波市建委提出,在老市区和高新科技区,凡建筑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超过1000万元的建筑工程工地,都必须设立民工学校。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还要求建立总校,利用工余时间,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关教育服务。
民工缺什么 学校教什么
民工学校不是聋子的耳朵摆样子,宁波市规定,各工地民工学校的专用教室不能小于50平米,要有黑板、电视机、DVD等必需的硬件设施,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的照片和教学计划、管理制度等要上墙公布,接受学员的监督。市建委把建校情况与工地安全文明生产、企业综合考评挂钩,将民工学校的检查情况记入企业的信用档案。
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建筑业民工培训教育网”,对民工学校的备案、开课、日常学习、技能培训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将各个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纳入网络化管理。为保证教学质量,宁波市还组织编写了《建筑业企业农民工素质教育读本》,制定了全市统一的教学大纲,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聘请专业人士和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教师,现全市各民工学校聘任的有资质的老师达1600名。
“工地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民工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宁波市建委总工程师倪炜告诉记者,民工学校设有必修课和自选课,必修课有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建筑工地现场文明与环境卫生、建筑与施工知识、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等6门课程,选修课是有关建筑技术技能的,由各个工种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课程。倪炜说,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自己所在的城市,我们还开设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课程,内容包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宁波东部新城建设开发、宁波“中提升”战略等,这些内容与宁波的建设项目有着密切关系,很受大家的关注。
提高人的素质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据介绍,现宁波各个工地已建起民工学校682家,每周有超过1.5万人次的员工接受教育。去年以来,通过民工学校,全市有3432名外来务工人员取得了资格证书。
在江北区一家工地上班的王小平师傅说,他从江西来宁波打工已有十几年了,以前是让包工头拉来拉去当“游击队”,技术一直没有大的长进。这一年多来参加民工学校学习,系统学习了钢筋技术,受益非浅。现在他手下有20多人,成了工地项目经理最信赖的钢筋班长。
“外出打工,许多知识都需要学习。”王小平的工友俞师傅说,如去年底,我有几个老乡为扣克加班工资事与公司发生冲突,想揍老板一顿。我想起民工学校学到劳动者权益保护内容,告诉他们打人是要犯法,可以进行投诉。俞师傅说,经向劳动部门申诉,我的老乡顺利拿到了加班工资。
“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其实真正的百年大计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宁波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谭朝光说,优质工程是靠人建起来的,通过民工学校的规范教育,我们工地上脏乱差现象大为减少,以前戴安全帽,说破嘴皮不管用,现在一进工地都自觉戴上了帽子。谭朝光说,去年我们集团有8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全部被评为优质工程。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工资建筑技术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