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8日讯 北京残奥会前晚开幕,很多人把眼光投向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残奥会。近日,记者拨通了第12届(雅典)残奥会S34级4×100米接力自由泳铜牌得主虞奇敏的电话。电话里,他畅谈了对残奥会的切身感受。
残奥会同样体现奥运精神
虞奇敏像是一名残奥会“导游”,介绍起残奥会头头是道。
虞奇敏说,残奥会的观赏性很强,特别是游泳和篮球。“没有双上肢的运动员和缺失一条胳膊一条腿的运动员分在同一组比赛,看起来不公平,但从力学角度分析,丧失的功能是一样的,他们在水里都无法保持平衡。”看着这些残缺的身体在水里快速前进,比一般正常人都游得快,看着就让人振奋。还有轮椅篮球,那些行动不便的人操纵着轮椅,争抢、投篮……这不仅是挑战人类的极限,更诠释了生命的尊严。
很多人认为“残奥会”只是奥运会的一个补充部分,是对残疾运动员的安慰。“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了解残奥会,不了解体育。”虞奇敏说,残疾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肢体残缺了,但心灵依然是健全的,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看了残奥会就知道,残疾人往往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第一步是最艰难的,人类精神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面对困难勇于去克服、去战胜。在这方面残奥会更能体现这种精神,因为残疾人运动员除了要克服体育训练中带来的一切困难,首先还要去克服身体残缺的不便和自卑。虞奇敏说,看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会为伊拉克选手穿着二手跑鞋而感动,可是看残奥会,我们会为每一名运动员感动。
残疾人要多参加体育活动
退役后的虞奇敏现在普陀残联康复部工作。谈到体育带来的好处,虞奇敏说,最大的一点就是恢复自信。他非常希望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促进残疾人的康复。他说,为帮助残疾人康复,这几年国家出了很多好政策,比如免费安装假肢等。但是纯粹的医疗康复相对枯燥乏味,如果以大众体育的形式,在合作、竞赛中又得到游戏的快乐,这种康复就有趣味了。
“就当作是玩嘛。像轮椅篮球,就是美国一批退伍残疾老兵想出来的,他们把这当作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很多痛苦都淡忘了,获得的是快乐和自信,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残疾人一起去玩,跑步、散步、登山、乒乓球……什么都行,就是别呆在家里,自怨自艾。虞奇敏说,现在他虽然不参加高强度的训练了,但是平时还是喜欢去游泳。在游泳池里,很多人都会好奇地盯着他窃窃私语:“看,那个人少了一条腿。”可他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自个玩自个的。有时候,还会因为比一般人游快得意一把。
虞奇敏希望残疾人慢慢树立这样的意识,放开心胸出去玩,把体育活动当作康复首选,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呼吁扶持残疾人体育事业
除了从事康复工作,现在的虞奇敏还参与一些教练工作。今年年初,他就被省残联邀请担任辅助教练。虞奇敏说,他曾经想过,在舟山选拔一些好的游泳苗子开展训练。
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心里,但是他也明白,以目前的现状来说很困难。其一,大部分残疾人没有这样的意愿,很少有人想到竞技体育也是一条出路,而且走这条路真的很艰苦很残酷。其二,我们市里也没有系统的选拔机制。更重要的一点是经费和场馆缺乏。紧张的经费现在主要投入于扶贫、康复工作,公共场所的大众体育器械很缺乏、不规范,更别提为残疾人修建专门专业的体育训练场馆了。
“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现在整个社会对残疾人更加关注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也有明显改善。在家门口开的残奥会一定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希望大家都来关注残奥会,都来关注残疾人,一切都会更好的。”虞奇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