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前几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举行的南岸区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此言一出,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
昨天,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省悄然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评选。而杭州市教育局宣传处处长张志龙说:“前两年取消了省优秀三好学生的中考加分、高考优先录取,我估计这次也是对前几年评选去除功利化的一脉相承。”
记者昨天还走访了杭城一些中小学,老师们对是否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众说不一,有赞成,有反对,更有人认为要将评选标准进行改革。
多数学校保留评选“三好”
理由:对全体学生是一种促进
顾明远说,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在小学阶段会表现得非常一般,如果过早地给他们一些“你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徐晖老师对此却不认同,他认为,“三好学生”这个奖项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手段。
他班上曾有个女生因为体育没达到良好而与“三好学生”擦肩而过。后来,那名女生加强身体锻炼,把坐车上学改为步行或跑步。一学期以后,她身体素质更好了,体育成绩也有了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三好学生’是含金量很高的一种肯定,应该继续下去。”
据了解,目前杭州的部分中小学“三好学生”评选仍在延续,目的是为同龄人树榜样。张志龙认为,目前对学生最有影响的不是家长和老师,而是同龄人。他说:“这里有一个误区,不是说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就是坏学生,我认为‘三好学生’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全体学生是一种促进。”
“一好”也应有奖评
理由:增加个性奖项肯定学生表现
是不是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被称为好学生?育才第二实验学校许政频校长认为,即使只有某一项做得很突出也可以奖励孩子,变关注精英学生为关注更多的普通学生。据了解,许多学校除“三好”之外,还设立了多种荣誉鼓励学生。
在育才第二实验学校,每年都会评选“十颗星”,这十颗星有“体育之星”、“礼貌之星”等,许校长觉得,应该改变精英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鼓励:“这些评选就是为了一些有特长的孩子准备的,他们可能学习不好,也可能身体不行,但他们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好,那就要变着法来奖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青春中学有单项奖、个性奖和一周一次的“感动青春奖”。青春中学校长赵婷婷说:“有个学生担任班级卫生委员,特别认真负责,每天主动留下来检查值日情况,直到打扫工作都结束,他才放心地回家。这样的事也许不起眼,但体现了学生负责的品质,所以我们用‘感动青春奖’肯定他。”
“三好”标准在放宽
理由:改进评选鼓励更多学生
顾明远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赵婷婷认为,“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不同标准,我不赞成小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但对中学生来说,是需要的,不应随意叫停。”
“三好学生的三个标准中,只有‘智’、‘体’这两方面能够量化一些,而‘德’这尺度就太宽泛了”,育才第二实验学校校长许政频说,“三好学生的评选还是要的,但是评选的过程还需要改进。”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三好”的比例在杭城各学校越来越大。青春中学的每个班级40%的学生都可评上“三好”,在天杭实验学校,这个数据是50%。杭城各中小学对“三好”有自己的标准,甚至,每个班级也可能有自己的一个尺度。总体来说,标准更宽更灵活。
-相关
“三好学生”标准新旧对比
“三好”的概念最早是毛泽东1953年提出的,并把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的方向。“文革”中“三好学生”标准被废止。1982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公布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是我们所最熟悉的“三好”的内涵的版本。随着时代的进步,“三好学生”也有了新的内容。杭州市“三好学生”的评选从“德”的方面讲,加入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公约》等新的内容;在“智”方面,要求学生不但主要功课要取得优良成绩,还要求学生劳技、综合实践课程都能表现优异,其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体”的方面,不仅要求学生体育成绩好,而且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心理品质良好”这一标准,是50年代的“三好”没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