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问题,我就暗自高兴,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下城区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很感慨地说,目前民办教育中出现的短视、极端的想法和做法,必须要变一变了。
为规范民办学校办学,促进区域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日前下城区成立专门协会组织,并出台相关文件,打出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的一套“组合拳”。
民办教育出问题
买单的却是消费者
陶西平作了一个比喻:尽管和公办教育比,民办教育还处于弱势,但教育要走得快,必须靠两条“腿”,一是公办教育,一是民办教育,缺了哪一条都不行。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水平提高,民办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等已经是不可缺少。但由于中国民办教育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也不成熟。办学性质和监管等的差异,使得民办教育无法和公办教育一样得到全面、成体系的监督管理,因此不仅在自身发展、相互竞争上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还导致整个市场的无序。
新当选的下城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裘荣法,列举出目前民办教育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政策法规不完善、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管理方式跟不上节奏、缺少行业自律、产权不清等等。“部分民办学校之间恶性竞争,互挖生源,恶意中伤,歪曲宣传,损害了民办教育的声誉。”而所有这些不良后果,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消费者。
协会就像一个联盟
有自律也有他律
据统计,目前经下城区教育局审批、注册的民办培训类学校有14所,民办幼儿园有17所。民办学校的培训专业范围在不断拓展,除传统的语言类培训、财会培训之外,很多新项目如报关员培训、单证培训、营养师培训、家庭指导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势头正猛。
下城区探索民办教育体系发展和管理已有若干年时间。2007年,还尝试推出全国首个面向社会的免费英语培训班,在老百姓中间刮起英语学习热潮,也为管理民办培训机构积累经验。但随着杭州市将民办学校管理、审批权限下放,将有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归属下城区管理。对于民办学校、民办培训机构云集的下城区块,怎样更好地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还是个大问号。
这个新成立的协会,将形成一个自律和他律并行的“游戏规则”。下城区社区教育中心主任范琪这样理解:成立行业协会,横,可以促进内部交流、自律;纵,可以跟教育部门对话,打通诉求渠道。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避免民办教育机构之间的无序恶性竞争。
正因为如此,协会在职能上更强调会员单位的公共性权利和义务,如组织会员单位经验、信息交流,开展先进评比,推广好的经验,塑造良好形象;参与制定下城区有关民办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先进评定的条件,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会员间理论和实践探索交流,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制定协会公约,解决委员单位之间、委员单位与其他组织和消费者之间产生的困难、问题和纠纷等等。
提高民办学校办学门槛
软硬件都必须过关
在成立协会组织的同时,下城区还专门出台《下城区民办学校设立许可办法暂行规定》,就民办学校的审批程序、财务管理、招生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对照以往规定可以发现,下城对于办民办学校提高了标准。
例如,《规定》第七条,从注册资金、校长的任职条件、校舍面积、师资队伍等方面,明确了设立民办学校的基本条件。今后,教育培训类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开办资金应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校舍面积自有房产不少于300平方米,或租赁场地的租期不得少于5年,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和房产三证等。
再如,要求民办学校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5年以上的教育管理经验(年龄不超过65岁),任职前必须取得校长上岗证书。教师及财会人员需有相关的资格证明,专职教师比例要达到一半以上。
“抬高门槛不会限制民办教育的发展,只会让民办学校朝着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说,这是从起点开始的努力,为民办教育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环境,把虚假办学、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等现象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