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养獐一无所知,到成为用手摸小獐的胃即可掂量出獐宝大小的“专家”,刘才良走过了5年多的艰辛道路,成就了自主创业的梦想。近日,在我市评出的第三批渔农村十佳科技示范户中,刘才良榜上有名。
瞅准养獐商机
在位于岱山县高亭镇板井潭村陆家岙的野生獐养殖场,今年47岁的刘才良向记者谈起创业初期的辛苦唏嘘不已。一直有创业梦想的刘才良,当所在企业转制后就谋划着自己给自己“打工”。刘才良本想养野猪,在向农林部门咨询后,了解到县里正在培育野生獐养殖项目,养獐发展势头较好,于是就赶紧找地方建设养殖场,在2003年办起了养獐场。
稳定养殖场经营
创业者一般开头都要经历曲折,刘才良也不例外。一开始他无技术、无经验,完全像“盲人”般摸索。第一年,刘才良从定海引进一批獐,却不知道该给獐喂什么,致使獐死亡率较高。那时引进一只獐的价格要1800元,刘才良十分着急,没日没夜地守在栅栏旁,尝试着给獐吃各种草,发现獐不爱吃口感较硬的草,喜欢鲜嫩的口感较软的草,但给它吃番薯藤,它又容易闹肚子。经过反复试验,刘才良终于找到一种“萤火虫草”很适宜獐的口味。刘才良说,与这两三百头獐日日为伴,这些小生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心。
原本养殖场内是4只母獐一间房,母獐一胎一般能生2~3只。獐是极易受惊吓的动物,每回抓小獐时,獐都会乱跑,有些出生不久的小獐就容易被踩死,导致小獐存活率不高。为此,刘才良又投资建房,使待产的母獐一只一间,保证小獐存活率,小獐的死亡率由原先的30%降低至目前的不到5%。
如何利用科技致富一直是刘才良思虑的重点。养殖场专设一间试验房,开展一胎多头、同步怀孕、如何在獐怀孕期和发情期控制好饲料量等多项研究,以确保獐宝的高品质。刘才良还动脑筋,在饲料中加入豆腐渣,既富含植物蛋白,又可降低成本。
2004年后,刘才良的养殖场逐渐步入正轨。
希望能拓宽销路
刘才良说:“政府支持很大,给了我信心与胆量,不然这么多钱投入进去,我真是担心。”在他养殖技术还未过关的那一年,相关部门帮助他与保险公司洽谈,投了“獐保险”,以减少獐死亡给他带来的损失。
目前,刘才良的养殖场面积27亩,养有280只獐。养殖场开办以来,他已投入150余万元进行场房建设,增添了高温杀菌等设备。据介绍,第3年就收回了成本,目前年产值可达五六十万元。现在是“以销定产”,销售区域为太湖流域一带,以湖州、无锡为主要销售地,年獐宝销量可达75公斤。每年6~7月,一些采购商就会上门来采购,销路比较稳定。
“不过目前养殖场的马力还未开足,再增加一半的獐也没有问题。”虽然来刘才良处购买獐宝的人很多,但因其养殖场没有卫生许可证,只能采取民间买卖的方式。卫生许可证对申请者要求很高,主要在于厂房设备、面积、科研人员、化验设备等,而刘才良的养殖场还不具备这些实力。目前,他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希望能进一步拓宽销路,让养殖场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