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前几天深夜收治了一位神志不清的病人。由于病发突然,他老婆还穿着睡衣,她说老公48岁,平时身体很好的。
医生立刻做脑部CT检查,发现王先生有脑动脉瘤,神经外科和放射介入科医生马上给他做脑部血管造影:动脉瘤出血了。推进手术室,做了一种叫“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尖端手术,两个多小时后顺利完成。
浙医二院做脑动脉瘤出血的手术,每年超过300例。放在几年前,像王先生这样的病人,一般会先送到神经内科,医生告诉家属:脑出血,手术很危险,建议保守治疗。在病床上安静躺着,挂盐水、吃止血药。
浙医二院把手术时间控制在3天内
在浙医二院,碰到王先生这样的病人,神经外科医生建议病人确诊病情后就马上手术,把时间控制在3天内。
“为什么要抓紧时间?”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建民教授说,“动脉瘤就像脑子的动脉血管被血液冲出的气球,气球被血越‘吹’越大,随时可能爆炸,爆炸了就是脑出血,而且短期内容易再出血,如果尽早动手术,能减少再次出血的可能,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现在得脑动脉瘤的病人越来越多,年纪大的人血压高、血管壁弹性不够,很容易长出脑血管瘤,血管瘤爆裂,就会使人偏瘫,甚至死亡,即通常所说的“中风”。
“脑动脉瘤出血,越早治越好。”张主任说,“临床统计,第一次发生脑出血,死亡率为30%-40%,如果保守治疗,第二次发生脑出血,死亡率将是80%。”
治疗动脉瘤有两种思路
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已参与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研究,把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成一套治疗规范,普及到全国医院的神经外科。
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高说,“医院建有全省的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中心目标之一是把规范化的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推广到全省。”
脑动脉瘤手术有两种方案: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栓塞术。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在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后,医生在显微镜下操作,找到那个动脉瘤,用宽1毫米的夹子夹住瘤颈,把瘤体夹瘪掉,使血管输血更顺畅。“放心,夹子留在脑子里,很牢固,不会松掉,也不用取出来。”陈高医生说。
动脉瘤栓塞术,用一根导丝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入身体,穿过颈动脉找到动脉瘤的老窝。导丝前面夹着一根根像头发一样细的小弹簧,刺入瘤体前,弹簧是直的,进入瘤体,位置放好后,医生一按病人体外的“发射装置”,弹簧卷曲,填满瘤体,瘤体充满弹簧后,血在瘤里面形成血栓——瘤变实心,血就不能冲破瘤这个“气球”了。
两种手术各有特点:“放夹子”比较彻底,复发几率小,但是要开颅,对人体损伤大些;“放弹簧”比较方便,损伤小,但是一个弹簧要1万元左右,通常手术需多根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