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荣
浙江在线09月27日讯
立于横店的山水街巷间,会有种走进了时空隧道、恍若隔世的感觉。这个昔日人迹罕至的小镇,如今已化身为一个流光溢彩、规模宏大的人造影视基地。无数明星、游客在这个“东方好莱坞”里穿越古今。
谁都不能否认,徐文荣是让这山河变幻的关键人物。改革开放30年,这个性情男人从壮年走向暮年。横店的乡民们却渐渐迈出了并不肥沃的田地,甚至还吃上了时髦的影视饭。
徐文荣有一个梦想,他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横店打造的这些文化产业,也能成为后世人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眼光超前的农民
都说徐文荣是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的农民。
1975年,年届不惑的他,带头在“出门看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的横店办起了缫丝厂,提前迈入了历史的转折点。
改革开放以后,无数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梦想改革创富的人们都将注意力抛向了重获生机的工业领域,但此时,工厂办得如鱼得水的徐文荣却出其不意地“开了小差”。他想就地取材,在横店搞旅游。
在很多人看来,在没名山、没名水的横店,是不可能搞好旅游的。然而,徐文荣却执拗地认为,风景人工可以造出来。他利用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治理南江、造桥修路、建设宾馆……相继建起了“五个村”:神话荟萃的文化村,体育馆、电影院俱全的娱乐村,建有全国最大室内大佛的天堂村,以及民俗村和度假村。虽然,现在看来,这些设施显得十分粗糙,但毕竟这是横店日后声名远播的文化产业的起步。
“五个村”的落成,至多只是横店人民自娱自乐的一次文化尝试。真正让横店声名大噪的,是横店与影视产业之间初初看来并不搭调的联姻。徐文荣恰是这位眼光独到的红娘。
上世纪90年代初,徐文荣偶然造访江苏无锡。在中央电视台拍摄基地“唐城”,徐文荣看到了这里的热闹,内心止不住激荡。他听说央视还要再建两个景——“水浒城”和“三国城”,赶忙找到老朋友、当时的台长杨伟光,提出:“能不能造一个到横店来?”没想到对方断然拒绝。
缔造东方好莱坞
1995年,徐文荣终于等来了机会。怀揣着《鸦片战争》构思的谢晋,在四川、上海、杭州等地造景无门后,意外地跑到了徐文荣的家门口。
这个谢晋是谁?当时的徐文荣是不晓得的。为什么找上自己?徐文荣也不明就里。在当时看来,这两个人的合作还颇有点盲婚哑嫁的味道。不过,这并不妨碍一部优秀历史电影的流传于世和一座宏伟影视城的拔地而起。
在横店逛了一圈后,谢晋选中了一块由很多个小山坡组成的地方,要徐文荣在这里建起“南粤广州街”。120栋房子、一条珠江、一座塔,最终,徐文荣以3个月为限接下了这桩一般人不敢拍胸脯的项目。他派了120支工程队同时进山,每支队造一栋房子,白天晚上、下雨下雪不停干,终于如期完工。
后来,陈凯歌要拍《荆轲刺秦王》,一直找不到地方建造设计了4年的秦王宫外景。想要赶上戛纳评奖的陈凯歌急坏了,这时,谢晋对他说:“你只能去找徐文荣。”徐文荣再次上演了一出造城神话,用了8个月让秦王宫拔地而起。
横店终于迎来了徐文荣企盼已久的热闹景象,导演、演员、游客纷至沓来。而徐文荣的造城运动,也从最初的无意识渐渐走上了清晰化的发展道路。香港街、清明上河园、明清宫苑、江南水乡……几多胜景横店再现,“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也因此不胫而走。
农民企业家徐文荣最后却跨入了一个此前他几乎毫无所知的文化领域?在周围的亲友、乡民看来,没念过几年书的徐文荣,怎么也没法跟“文化”两个字搭上边。
不少人以为徐文荣定是个爱书爱电影的人,总爱探寻他身上的文化情结,他却坦率地说:“我没什么爱好,电影这东西,不看起来,我可以五年十年都不碰。”
在筹备“瑶台胜境”
不过,徐文荣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却有股子连文化人都未必有的执着。
徐文荣今年74岁,早在5年前,就把横店集团的权杖交给了儿子徐永安,去年11月,又卸去了横店社团经济企业联合会会长一职。
但他并没有就此安享晚年。他每天都去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上班。他想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筹资200亿元在横店再造一座圆明园。
这件大事他已经心心念念了15年。在他办公室的隔间里,挂满了“圆明新园”的设计图和效果图。令徐文荣始料不及的是,这事让他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因为土地问题,“圆明新园”的项目最终不得不搁置下来。谈起这事,这位从来都是自信豁达的老人也免不了伤感和唏嘘:“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败笔!”
即便如此,“圆明新园”仍是徐文荣的梦想。建不了全景,他就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先建其中的11个景搞试验,命名为“瑶台胜境”,今年底就能开业。
徐文荣一直说,想用文化产业“改造山河”,现在,他的这条路子是越走越多元化了。他建起国防科技教育园,展示军事文化、政治文化;他建起华夏文化城,要把华夏文明尽收于此;他还在他的文化城里添加了播放高科技电影的装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科技文化。
一路走来,徐文荣几乎每一步都要面对无数质疑,但他始终坚信文化产业的巨大生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徐文荣曾对“文化力”进行过诠释。他认为,文化力是需要开发的,开发文化力,借此促进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现在他的文化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对“文化力”的理解也已经从“开发文化力”蜕变为“发展文化力”。
编者按
品牌是什么?是名称、是符号。
品牌的背后更是公众的情感认同。浙江之所以被人贴上活力和富裕的标签,因为我们从来不缺乏想象力,更难得的是,我们还涌现出一大批把愿景化为现实的实干家。
穷乡僻壤崛起“中国第一影视城”,徐文荣的异想天开,让“泥腿子”农民一脚踏进了影视圈。敢想敢做的他,眼下又谋划起“200亿再造圆明园”的惊天举动,和当年一样,徐文荣愿意在质疑声中踽踽独行,擦亮文化产业的品牌。
李如成,中国服装第一品牌雅戈尔董事长。20多年前,这位“不安定”的知识青年,左手一把尺,右手一把剪,用两万元安置费,裁剪成两万员工的全亚洲最大服装王国。但他依旧“不务正业”,投资地产、证券,在资本之路上稳健前行。
21世纪是网络化时代,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网站,去年香港上市后,一个中国最大规模的“富翁团队”悄然问世。阿里巴巴,俨然成为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
宁波滕头村,一个如诗画卷般的村落。“领头羊”傅企平,率村民发动“花花草草”工程,绘就了“中国生态第一村”和“全球生态500佳”的新农村建设品牌。
浙江的品牌战略之路,贯穿并见证了浙江改革开放30年历程。今天,我们推出“第一人”第二篇章——“品牌篇”。四位各具特色的品牌人物,以他们的亲历管窥品牌发展之路上的前世今生乃至未来。
“任何一项工业的寿命最多30年,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进行革命。在我手上一共办过200多家企业,倒掉的有70多家。而文化产业,吃的是祖宗的饭,虽然很艰难,效益也未必能立竿见影,但这个产业肯定是万万年的。”
——徐文荣
人物数字
200亿元
2006年,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徐文荣再次出手,计划筹资200亿元在横店再造一座圆明园。造还是不造?这事让他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最终他的“圆明新园”项目不得不搁置下来。“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败笔!”徐文荣说。建不了全景,他准备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先建其中的11个景搞试验。
率性之魅
走进徐文荣办公室时,老爷子正跟自己从前的秘书相谈甚欢。见有来客到访,他立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笑着调侃:今天交什么好运了,那么多人来看我。初初照面,这位曾经驾驭着一个大集团的成功企业家,随意一句玩笑,就消除了双方的距离感。
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老爷子也没有刻意做出一番正襟危坐的模样。谈话间,他一直不断把玩着记者搁在沙发扶手上的录音笔,看似心不在焉,故事却照样讲得眉飞色舞、畅快淋漓。不觉谈至兴起,他竟一如早年下地种田般,高挽起裤腿,丝毫不介意在镜头前暴露自己出身农民的草根本性。
这个在陌生人,甚至在媒体前,都全然不加矫饰的老人,确实率性得可爱。无怪数十年来,他总是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决断,立别人不敢立的誓言,闯别人未敢闯的事业。一切自然与他的执着果敢有关,但谁又能说,不是他骨子里率性而为的天性,造就了他这样无惧无畏、我行我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