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售书往往能带旺书店的人气(资料照片)
昨天,在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百家讲坛》的讲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与胡庆余堂掌门人冯根生共话胡雪岩,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尤其是冯根生一个多小时的侃侃而谈,把胡雪岩从一个文弱少年到红顶商人的人生轨迹,描绘得入木三分,更把“戒欺”的精髓传递给了在场众多的80后、90后。据了解,曾仕强教授接着还将在杭州出席《曾仕强剖析胡雪岩成功之道》光盘首发仪式,进行签名售书。
从2001年7月开始,《百家讲坛》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开播以来,曾经让很多人一炮走红。先是易中天靠着他幽默而诙谐的语言,让《品三国》成了抢手货,销量一下蹿至500多万册。接着,“国学辣妹”于丹也“红”了,《论语心得》也成了各大书店的畅销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签名售书比比皆是呢?有关专家表示,签名售书实际上是一种出版营销模式。
签名售书比比皆是
近几年来,出版界和书市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销售方式,那就是一些名人出书后,出版商利用其名人效应,到全国各地搞签名售书活动。大家一定还记得当年的易中天是怎么“红”的——当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大红大紫的时候,他的书也迅速走俏市场,他在各地的签名售书活动更是排起了“长蛇阵”。
接着,《百家讲坛》又捧“红”了于丹、刘心武、阎崇年、王立群等人,在社会上甚至掀起了“三国热”、“论语热” 、“红楼热”。昨天,《百家讲坛》的讲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来杭讲学。据说他也要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搞一个《曾仕强剖析胡雪岩成功之道》光盘首发仪式,进行签名售书。
据报道,前不久,一身新郎官打扮的某80后作家出现在长沙市图书城,进行新书《努力》签售。怪异的装束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而这种怪异的图书营销手段,几年前就已经出现过。2002年,80后“作女”春树在成都签售自己的书,以一袭“肚兜装”出现。像这样花样百出的签名售书活动,眼下在全国各大图书城和高校比比皆是。
此外,除了签名售书,一些影视明星也常常往来各地签售他们的首发新歌专辑和影视新剧,而且每次签售活动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往往会吸引一些追星者前来抢购,销售量自然也是“一路飘红”。记者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签名售书”,就搜索到34万多条相关信息,有名人的,也有草根的,可见签名售书是多么受欢迎。
签名销售是一种营销模式
对于签名售书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媒体从业人员王晶晶说:“有的签名售书,完全是利用市民们的盲目崇拜心理搞促销。读者往往把书买回去以后才发现,其实书中并无多少内容。那些明星的专辑光碟签售,购买者一般都是追星的学生和年轻人。”有的人则说,易中天、于丹们的书实际上还是值得看看的,是因为这些书让艰深的学术不再晦涩了,让国学知识走向大众化了。
曾经成功地打造出小妮子、米米拉等畅销书作者的资深出版人周艺文则忧虑地表示,我国的图书营销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还非常落后,作者和出版商在这个严峻现实下,应该更主动地自我营销。这已是一个箭在弦上的严肃课题。
签名售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学原理呢?昨天,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沈爱国。他说:“签名售书实际上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普遍的售书现象。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多渠道的社会,有价值的东西不能等待别人来发现你,也是需要吆喝的,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据了解,现在任何一本畅销书籍的背后,都有出版商的精心策划。出版商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名人身上很多附加的东西就成了出版商眼中的“财富”。他们操纵作者搞签名售书,作者也从中拿到更高的版税,实际上这是一个共赢的过程。“名人签名售书,实际上是出版商的创意。名人就是一个牵线木偶,操纵者还是出版商。”沈爱国打了这样一个很恰当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