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8日讯
阔别家乡30年后,林为林回来了。这位浙江昆剧的领军人物,带来的是他的代表作——高居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榜首的新编昆剧历史剧《公孙子都》。昨天下午,记者在绍兴大剧院里见到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表演艺术家,聊起了他的昆剧人生。
爱上戏曲
他曾在府山脚下勤练功
1978年,当林为林考上浙江昆剧团离开绍兴的时候,他还只有14岁。但30年后再次踏上故乡土地的时候,他依然是“乡音未改”。
“我小的时候,正是样板戏风行的年代,我对戏曲的喜爱就是从电影银幕上开始的。”林为林说,当他在电影里看到前辈周传瑛主演的《十五贯》时,还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会和昆剧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那时候,我有个姐夫是绍剧团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练功。像现在的府山啊、过去的人民公园啊,都是我经常练功的地方。”
“文革”结束后,各地戏曲大繁荣,很多剧团来绍兴招生。“我同时考上了中央戏曲学院、浙江昆剧团、温州越剧团等好几个剧团,后来家人权衡再三,帮我选择了离家近点的杭州。”林为林说,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30年。“昆剧有太多的学问,包含了文学、美学、音乐等艺术之美。进去很难,出来也不易。我陶醉在这个美妙的世界里,难舍难弃。”
寻求突破
他要带领昆剧走出新步伐
在昆剧的世界里,才气逼人的林为林很快冒尖了。他扮相英武、台风沉稳、功底扎实,以长靠、短打武生戏见长,腿功尤为叫绝,有“江南一条腿”之美誉。21岁那年,他就成为了中国戏曲界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22年之后,他“梅”开二度。
如今身为浙江昆剧团团长,自然想得更为长远。“昆剧的历史已经有600多年了,作为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将歌、舞、诗、戏糅合成精致优美的表演形式,堪称‘百戏之祖’。”林为林说,昆曲发展到现在,在程式方面接近完美,但如果完全用传统的方式表现,受众面会过于狭小。所以,要让更多的人领略其魅力,必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10月3日、4日,新编昆剧历史剧《公孙子都》将在绍兴大剧院连演两场。说起这部戏,林为林郑重地告诉记者,对于人到中年的他来说,《公孙子都》应该是一部在艺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
林为林告诉记者,这部戏虽然取材于一部传统剧目《伐子都》,但他们进行了全新改编。首先从故事情节的编排上跳出了传统架构,进行重新的设定和铺排。其次在创作的内涵和立意上,更是跳出古人“善恶有报”的狭义是非观,赋予其更为厚实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深度。“哪怕是一个从来没看过昆剧的人,只要他能走进剧场看这部戏,说不定就会从此爱上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