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30日讯 “只超过几天,这一年的积分兑换就清零了。”施女士是杭城一家化妆品品牌的VIP客户,几天前她刚刚翻出那张过了兑换期限的VIP卡。“兑换积分”这样的概念在不少消费者脑海中并不成熟。“临近积分兑换的最后期限,我没有收到专柜的提示短信或电话,”施女士无奈地表示,“或许像我这样的VIP客户太多了,专柜人力有限,不可能一对一通知。”
一位专柜小姐解释,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年期)可以兑换积分,并根据兑换当月的指定礼品进行兑换。但这种类型的VIP贵宾待遇无法立竿见影通过现金折扣返还,因此,采访中不下三成VIP客户表示自己拿着一张“只积不兑”的VIP卡;更有消费者提出质疑,大量VIP涌现,这是不是意味着VIP时代贵宾服务走向低端化?
持卡人总量不断上升
打开钱包,消费者小敏掏出了七八张VIP卡,涉及领域从百货商场、化妆品专柜、品牌服装店、餐饮店到娱乐场所。但小敏表示,她在享受VIP卡带来的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问题和尴尬。
小敏告诉记者,她办的几张VIP卡,有兑换积分的,也有享受优惠折扣的;但每次上商场购物,她并不用掏VIP卡,只要提出这方面要求,服务员一般都会想办法帮她享受VIP服务;此外,由于记不清何时办的VIP卡,积分多少,何时兑换她都弄不清楚,同样她也未收到商家的提醒。
记者对消费者进行随机采访,其中占89.3%的消费者表示,自己至少是一张VIP卡的持有者;56.2%的消费者表示自己有这样“偶然办卡”的经历,经不住商家的“热情介绍”,交纳了20—50元的卡费,拿了一张一年消费没有几次的VIP卡;29%的消费者表示“VIP享受的服务待遇”很诱人,特别是商家推出能够立即享有优惠的服务;17.8%的消费者表示今年以来有1—3张新VIP卡入手。
为了大批量地拥有VIP客户,许多商家一再降低VIP卡的申请门槛,不仅在申请金额上逐步降低,甚至还推出免费送活动,造成了VIP持卡人的“虚假繁荣”。家住外地的刘女士说一家三口分别在同一家商场的两地连锁店都办理了VIP卡,一年下来,自己的那张卡“躺”在钱包内,从未露脸。
“大众化”的贵宾服务在缩水
在采访中,近六成的消费者表示VIP卡的价值功能正在逐步“褪色”,VIP客户应该享有的服务也在缩水。
杭州网友“崽崽”,7月份前去一家知名的女装折扣连锁店。付款时“崽崽”被告知,没有VIP卡,就得按原价“280元”付款,如果购买了20元的VIP卡,则只需支付50元(VIP客户享受的特惠价)。“崽崽”当即表示拒绝,“没走几步,店员小姐就叫住了我,给我按优惠价开了票。”尝到了“甜头”的“崽崽”,第二次去该女装折扣店消费,搬出了第一次买衣服时的经历,再次用会员价买下了中意的短袖衫。“崽崽”表示,正是商家不注重保护VIP的特享服务,使得给予真正VIP的承诺不断缩水,让自己才有机会变成了“潜在VIP”。
与此同时,网上频出全国通用一张折扣卡的“晒卡族”与“蹭卡族”,把VIP服务从“独乐乐”推向了“众乐乐”。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温茕茕回忆说,大学时几乎半个班的同学都在用她那张宝丽眼镜白金级VIP卡,“报出卡号或者姓名就可以享受9折优惠,累积到一定积分,VIP卡还能升级,”温茕茕说。
VIP价值体现在优质服务上
浙江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叶元春表示,不少消费者在对VIP卡的消费额度、享受服务、优惠内容、有效期限等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办卡。“在办理过程中,应该与商家明确可享服务的具体条款,最好能有书面凭证,”叶元春说,“这样能够较好地避免因VIP服务缩水而产生的纠纷。”
杭州银泰百货化妆品区VIP卡部的负责人陆小姐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在办理VIP卡时要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VIP卡的功能很多,”陆小姐介绍,不同的商家采用不同的VIP会员管理模式,一些只是为了收集客户信息,传递活动讯息,没有积分折扣的功能;而另一种是VIP积分卡。因此消费者办理时需要衡量一下。并注意办卡时要向店员询问清楚兑换起点,比如,有的化妆品专柜可兑换积分起点在一万元,有些品牌只要消费满2000元就有兑换资格。
那么VIP的服务功能应该如何体现?接近20%的消费者在接受调查时表示,VIP服务应该高端且量身订制。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VIP的价值并不应该只局限在价格的优惠,更应该体现在服务的增值。如VIP客户提供免费投资理财讲座、珠宝鉴赏俱乐部活动、专人服务的‘快速通道’贵宾厅等一系列服务。增值服务的范围不只在折扣优惠上,VIP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更多的优质服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