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1日讯
天公作美,昨天上午,台风掠过的杭城蓝天镶着白云,一片云淡风轻,占地4.02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核心区伴随着杭州首个“城市日”终于精彩亮相。新城人7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杭州7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美好现实——开阔大气的“钱塘江时代”迎面而来。
钱塘江、运河、西湖、东海、西溪,杭州是个五水共导的城市,昨天,采集自五片水域的五种水源,由五位市民代表缓缓注入一个透明的大鼎,在特效的作用下,水波幻化成五彩,充满着动感。“我们是城市的主人,更是城市的园丁,用心呵护,倾情扶持,相濡以沫,相伴成长。”2008城市宣言在市民中心南大厅广场上空袅袅传开久久不散。
简短的仪式过后,我们坐着电瓶车沿着宽阔的大道,看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看着满眼鲜艳的草坪鲜花;看着开阔大气的钱塘江江岸,大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感觉就像走在了上海浦东、北京朝阳区。
及至我们下车漫步,走近细瞧,才发现那一幢幢恢弘现代的建筑是一件件经得起细节挑剔的精品。金色的国际会议中心与银色的杭州大剧院“日月同辉”相映成趣,6000平方米的广场浅水域好似一个小西湖;波浪文化城与市民中心的主题广场、敞廊和折线型的连廊等组成一个波浪起伏的文化与商业群落,敞开式的绿化与景观有种通透的美感。城市阳台又是另一番景致,宽阔的钱塘江在眼前一览无余,平静的江面上帆影点点,随着粼粼的波光起伏跃动,整幅画面顿时生动起来;还有所有建筑与实物都只有正常建筑70%大的“Do都城”,迷你可爱的银行、医院、消防局、报社,不仅让孩子们可以如鱼得水地尝试扮演各种角色,大人们见了也有点舍不得走呢;人气最旺的应该要数杭州图书馆了,很多市民都趁着开城头一天来办卡,丰富的藏书、宽敞的阅读区、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椅,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只想捧着自己爱读的书静静地待上一天……
不知怎的,看着在新城中穿梭的大人小孩,不管是在江边漫步,还是在书海中徜徉,抑或在“Do都城”中嬉戏打闹,我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词:生活品质。不是么,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这就是我们的美好未来。
四位普通人的新城咏叹调
7年前,杭州大剧院破土动工,拉开了钱江新城建设的序幕;7年后,钱江新城核心区建成开放,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新城在钱塘江畔拔地而起。
从西湖到钱塘江,钱江新城带来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随之发生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昨天,记者选取了几名群众,他们有的是普通市民,有的是新城建设者,有的是即将在这里工作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的钱江新城,听听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老杭州黄汉绪夫妇:
4岁的孙子,肯定爱煞了“Do都城”
上午10点半左右,花白头发的黄汉绪拎了个小袋子,正和老伴王令娴在偌大的图书馆里到处闲逛,认门路。老夫妻在采荷住了二三十年了,眼看着这一带从荒凉的“郊区”慢慢繁华起来,如今大家都说,这里就是杭州未来的市中心了,洋文叫CBD,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两口子都知道,这里啊,就是未来的武林广场。
新城还在建的时候,两口子有时候也会过来散散步,瞅瞅今天哪里又有了新变化。“很近的,走过来只要20分钟。”那时候,到处还都是蓝色的围栏,很多路也不通,两口子心中就有个念想:不晓得,这个市中心将来和武林广场会有啥区别。
终于,揭晓的这一天到了。听说钱江新城昨天开城,两口子一大清早又出发了,哈哈,果然围墙全没了,道路全通了,还到处是气球彩带。“我觉得生活在杭州真的很幸福呢。我们有两个女儿,都是老师,一个在杭九中,一个在杭高,女婿们工作也都挺好。他们也都住在这附近,所以经常会来看我们,这下好了,我们可以带着孙子来玩了。”老伴王阿姨一迭声地说着,流露出无限的满足。
大半天下来,老两口已经逛了不少地方,边走着,黄大伯边不住地感叹:真的是大变样了,以前的废墟竟然会变得这么花团锦簇、高楼林立。
“刚才和老伴还去了‘Do都城’,听说是给小孩玩的,就想进去看看,4岁的孙子能不能玩,没想到花样这么多,以后一定要带他过来玩。这个年纪的孩子闹腾着呢,有这么个地方,小家伙一定开心得不得了……”说起孙子,两口子又有说不完的话了。
杭州图书馆员工陈琦:
再也不用羡慕香港的图书馆了
见到陈琦的时候,她穿着制服,正笔挺地站在图书馆一楼电梯下口处,脸上带着甜甜的笑。不说的话,谁都看不出来,她已经连续二十几天没好好休息了,从9月7日,杭州图书馆开始进场整理起,她和同事们就开始忙碌着分类整理,把书上架,为了赶在9月30日开城日的时候能展现给大家一个干净有序的新杭州图书馆,他们天天加班,有时甚至要忙碌到深夜一两点。
“真的很辛苦,但是因为很开心,所以并不觉得十分疲惫。”陈琦笑着说,怪不得她看上去还是精神抖擞呢,原来是心情愉快的功劳。
“2004年,我曾经去香港图书馆学习,不管是设施管理,硬件软件,那里都很先进,那时看着很羡慕呢,想啥时我们杭州的图书馆也能建成那样。”没想到仅仅过了4年,她的愿望就实现了,这20多天的忙碌,她几乎已经熟悉了“新家”的各个角落各种设施,看着人来人往的参观人群,看着前台不断咨询办证的市民,她自豪地跟我说:“现在我可用不着羡慕他们啦,我们自己的图书馆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有些地方比他们还先进呢。我去过国内其他城市,杭州图书馆都称得上是一流的。”
钱江新城开城后,工作肯定会更忙碌,不过陈琦很开心,毕竟这可是杭州的CBD啊。“等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我还要带儿子来逛逛。他已经念三年级了,到图书馆里看看书我也安心;隔壁就是青少年活动中心,他也可以在那边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新杭州人蒋欣:
向别人介绍新城,就像介绍自己的家
“从我们单位出发,走10来分钟到市民中心,再上城市阳台,以后中午没事干我就能来这儿看钱塘江。”昨天,蒋欣带着从老家来的妈妈漫步在城市阳台上,开始遥想起未来在钱江新城的生活。
蒋欣是新杭州人,2001年来杭州读大学后就在这里工作安了家,那时候她就听说了钱江新城,但感觉还是遥不可及的地方。后来,杭州大剧院建起来了,蒋欣和恋人还特地来这里看演出,她记得,当时正赶上七艺节,看的是一场人艺的话剧。那时候的这里,除了大剧院以外全是大工地,没什么看头。
2005年,蒋欣大学毕业留在了杭州工作,听说自己将来会搬到钱江新城工作,她欣喜万分:“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地方一起在成长,我读书的时候它正在建设,我现在工作了它就逐渐成形、开放,真是一种缘分。我现在每次过钱塘江的时候,都会朝这里看看,一有机会,还会把这里像介绍自己的家一样,介绍给不知道的人。”
市民中心工人董勇:
在这里干活,有了安定下来的念头
直到来杭州,在钱江新城工作,董勇的心里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要在杭州安定下来。
董勇老家在安徽的阜阳,在市民中心从事安装玻璃幕墙工作,工程队里的人几乎都是老乡,他们在市民中心工作已一年多。
在来杭州之前,董勇待过苏州、宁波、嘉兴等城市,到了杭州,他开始喜欢上这里。问他为什么,坐在市民中心主楼门口台阶上休息的他朝西南面指了指:“那个安静的公园我很喜欢。”
董勇告诉记者,平时自己白天干活根本没时间玩,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喜欢到新城的四周转转。一天,他想去看钱塘江,偶然发现了市民中心边上的公园,就逛了进去,“那里面什么人都没有,感觉很安静很舒服。”此后,董勇一有空就往那附近走,“我有时候先去沿江的小路走一圈,到那边的钱塘江桥桥下了然后转回来,一路走一路看看江面。”
董勇说,自己在市民中心工作,觉得挺自豪。他常常给家里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来对了杭州,一来就建设新城,还有一处独自一人可走的公园可以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