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3日讯
解放、北京、建国、国庆……一个个与新中国有关的关键词。其实,记录这些关键词的不仅有文字,还有一条条连接着城市交通的道路。有人或许曾经从它们身边走过,有人或许就生活在它们的怀抱里。这些路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记录,是对文明的又一种传承。
因为路名里有了这些骄傲的字,所以它们往往也有着骄傲的历史,而这份骄傲与新中国有关。
这些记载着历史的道路,如今又是啥模样呢?它们与新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杭州解放路,2635米。长长的,有点弯,像一根悠长的扁担,西头挑着西湖,东首担着钱塘江。59年,它繁华过,沉默过,像一个阅历颇丰而又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
对于杭州人,解放路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解放路是南宋皇城根的文化之一,彼时为坊间通道。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更名解放路。
解放以来,杭州市政府多次整修沥青路面。1959年,拓宽了惠兴路至长明寺巷段路面,并向东延伸拓宽至环城东路。拓宽后的道路宽24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沥青路面。从此,从城站火车站下车,不必绕道城站路、清泰街,直接沿环城东路就可进入通向市中心的解放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放路是一条很热闹的商业街,沿线有奎元馆、毛源昌等老字号,还有解百、天工艺苑等大型商场。
上世纪90年代初,杭城商业中心慢慢北移,解放路商机萎缩。
10年后,机遇再次选择了解放路。2004年,市政府根据规划,对解放路进行改造,将它打造成连接西湖与钱塘江的景观大道。
现在,经过“三口五路”综合整治的解放路,古朴又不失现代感,老店奎元馆等都翻新了门面,老街的新特色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