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5年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在人文分院英语专业试点早读课以来,围绕大学生要否上早读课的争议一直不断,但学院顶住压力,不但扩大试点,而且从今年开始,学院决定在新生中全面实施早读制度。(10月15日《现代金报》)
笔者为什么对上述制度持赞成态度?那是基于笔者的双重身份,既是大一新生家长和曾经的高中毕业班教师所得出的切身经验,以为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角度看,在新生中推行早读制度是必要的。
现在,人们对中小学的衔接教育比较注重,但对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教育则不重视,这是一大教育误区。论管理环境和教学手段,大学与高中的区别要远远大于中小学。从管理来说,中学管理与高校管理缺乏连续性,彼此形成独立的封闭体系。中学实行的是教师“包办式”的严格管理模式,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监管之下,而大学则实行的是“放羊式”的宽松管理模式,更多地是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极少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这种极大的管理反差所形成的“管理真空”,很容易使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无所适从,自理能力差且意志薄弱的新生有可能因此丧失进取心,变得无所事事,整天沉湎于玩牌、打电脑游戏之中,荒废了学业的同时,也消磨了意志。
再从教学来说,高中生面临着应试压力,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指向高考,一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有的连双休日和节假日都用来补课,学生也完全习惯了这种超强度的应试教育。而大学则不同,一周课时说不定只有高三一日的课时量,老师也是上了课就走人,少有作业布置和考试,这就给新生以大学学习很轻松的错觉。大学实行学分制,学习不受学年限制,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或者延期毕业。表面看,这样的学习很轻松,实际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压力更大。
在新生中实施早读制度,既能使高中管理与大学管理在作息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又能使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保持相似性,这种“后高中”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当能克服新生的惰性和心理错觉,这对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磨合期,促成他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必要的心理调整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