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常山县始终围绕“保增收、保民生”这一主题,找准切入点,把握侧重点,切实解决各种突出民生问题,确保农民群众得实惠,活动出实效。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转型、保增长,提升农业经济整体水平。在农业科技人员中开展抓好一个有关农业专题调研、实施一个县级以上推广项目和撰写一篇科技论文的“三个一”活动,推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和科技转化率。大力实施胡柚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以及土地流转,认真抓好“三疏二改”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14个乡镇305个村开展了转型提升工作,疏枝、疏树面积达10.91万亩;建设常山胡柚生态高品质示范基地2万亩,改造油茶、竹林等9000亩;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35万亩,流转桔园面积5630亩;广泛推广应用微蓄微灌、三疏一改、增施有机肥、猪-沼-果生态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加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通过柚菇结合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抓好生猪品种改良,提高畜禽产品品质;大力推进小西瓜、吊瓜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升级增效。
二、抓培训、送帮扶,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今年来,在农口系统,开展100名农技专家开展支农活动,在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农机推广等方面,通过科技对接、技术推广、典型示范等形式,采用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上门指导等途径,指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推广新技术,提高致富本领。截止目前,共发放惠农政策汇编6.5万本,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50余次,向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发送技术短信23万余条,农技专家与200多户经营主体建立了一对一帮扶。
三、抓就业、拓市场,保农民创收增收。一是抓就业。近年来,常山县委、县政府将“抓农民素质培训、保就业增收”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农民参与、上下联动、真抓实干”的工作机制,完善出台家庭工业、来料加工、农家乐等产业扶持政策,仅来料加工业推进计划,就吸纳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创收7600万元。扎实推进农村金融信用工程,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评定信用村10个,发放小额贷款9300万元。大力发展“返乡就业、回归创业”活动,对接回归创业人员141人,签订用工意向1108人。二是抓常山特色农业建设。抓特色项目建设,实施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项目,新建6个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加快发展七彩山鸡、肉兔、獭兔等特色畜禽养殖。抓农业提效工程,新增农业机械装备68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万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应用面积1.7万亩。抓农产品营销,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创办流通中介组织,健全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产品流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省农博会、上海展销会等农业展会,扩大胡柚、山茶油等产品知名度;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抓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农民就业创业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