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神突围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第三部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四部分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六部分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第七部分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八部分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景宁县实施五大举措打造民族地区新农村之“金名片”

   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景宁畲族自治县立足自治县实际,围绕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民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三条主线,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实施五大举措打造民族地区新农村之“金名片”。

  针对景宁境内山多地少,村落地处偏远山区,发展困难的实际,县委、县政府以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和下山脱贫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内聚外迁”力度,全县283个行政村规划保留254个。并立足于各保留村的山水、历史文化资源等特色实际,将村庄分为民族风情村、生态保护村、乡村旅游村、民间文化村、移民安置村和普通整治村六种类型进行分类规划编制,彰显特色、凸出个性,着力打造生态优势突出、民族风情浓郁、地方特色明显的不同农村“金名片”。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已在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60余万元,全面启动了42个整治村、1个农村新社区、1个市级小康示范村、9个污水处理提升村的整治、建设。

  民族补助提一提,着力加快民族村庄发展

  景宁立足于自治县的最大实际,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对民族村的发展进行了重点倾斜,将全县41个民族村中的14个列入今年村庄整治工程实施范围,占今年整治村总数的26%。并对民族村补助政策进行“提标”,专项安排400万元资金用于14个民族村的村庄整治,平均每个村比非民族村多投入6万元。同时,整合各类民族村发展扶持资金,全面提升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全县各个机关部门各司其职,把农村作为工作的最大阵地,把学习实践活动践行的淋漓尽致,截止目前,全县41个民族村中,39个村开通了简易公路,30个村完成路面硬化,32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36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40个村完成村级办公楼建设,24个村通过小康村验收,畲汉等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更加浓厚。

  特色文化描一描,着力打造畲乡魅力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景宁始终坚持以特色为灵魂,尊重科学发展,注重借用畲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小桥流水、石径曲巷、白墙黑瓦、老井古树等民族建筑艺术,融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使新农村充分展现文化内涵,鲜明的把村庄的个性体现出来,展现畲乡农村各具风采的灵魂之美。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文化五百工程”、“东海明珠”、“山花工程”等工程的实施,修复和扩充文化硬件设施和民族民间文化软项目,整理和恢复了畲族婚俗、传师学师、赶猪节、菇民戏、花鼓戏、木偶戏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和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初步打造了周湖和双后岗“畲家园”、深垟“石头寨”、吴布“田园屋”、岗头“泥巴村”、杨山“古居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村。

  生态理念增一增,着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依托全国第五的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生态立村”理念,借助生态资源推进村庄整治。针对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缺乏和农村污染大量增加的实际,出台了《“五整治一提高”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大村庄绿化工作和农村污染的治理。

  全县22个乡镇(管理区)已累计建成23座垃圾焚烧炉,新增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点29个,新增卫生厕所农户2713户,新增污水处理2688户,新增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11494立方米,新建排水沟长6857米,新建村内污沟池整治面积500平方米,消除露天粪坑2713个,新发展沼气池2011口,共210个行政村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县委、县政府还探索开展了以“团结协作、干净干事”为基本内涵、生态文明素养较高的村级“生态班子”建设,努力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

  农民收入加一加,着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心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乡村旅游业方面,围绕“畲族风情、山水生态、民间文化”三个主题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畲家乐”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加工业方面,以移民安置村和中心村、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畲族银饰、服饰、彩带等民族传统工艺和来料加工业;特色农业方面,按照“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发展惠明茶、食用菌、毛竹、高山蔬菜、高山花卉五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茶叶村”、“蔬菜村”、“香菇村”、“毛竹村”、“花卉村”等特色产业专业村和特色产业带。

  截止目前,已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畲家乐”63家,从业344人,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443万元;参加来料加工人数达到8139人,实现加工费162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庆元:企业难题集中交办 为发展添加新动力
·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党委:基层组织勇当先锋
·江山市“三项特别服务”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龙游县以“四个化”为维稳抓手大力推进平安建设
·龙泉市构筑廉政“防火墙” 为政府投资项目保驾护航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