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松阳县科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粮农增粮增收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第三部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四部分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六部分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第七部分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八部分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衢州市柯城区环保“四驾齐驱”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浙江在线07月28日讯 衢州柯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人文景观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素有“绿色走廊”、“天然氧吧”之美誉。十七大以来,柯城区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确立了“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全面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全力打造“生态家园”。

  抓源头,推行环保优先准入机制

  坚持环保优先宗旨,行使一票否决权。实行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和服务协调机制,根据国家、省有关产业准入目录和各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批、重污染的项目不批,对污染治理后可达标的项目严格落实“三同时”原则,严禁新上国家规定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未进行环评或环评未经批准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对一些环保等方面存在疑难问题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明确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柯城区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和服务协调机制实施以来,共召开项目咨询会10多次,审核各类项目40多个,经现场踏勘,因不符合市区产业政策和对环境影响较大被否决项目有10个,缓办8个高能耗高排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氯化钙、氯化锌、硅橡胶等项目。

  坚持服务企业理念,提高办事效率。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前期服务工作,提前介入,主动指导,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将有关信息和要求及时告知项目业主单位和相关部门,避免决策失误和盲目投资。先后派出20余人次参加航埠镇、石室乡等地的招商小组,到省内发达地区如杭州、温州对招商引资项目,做到既热情接待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或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耐心解释,消除误解。制定《柯城区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时限分别从原来的60、30、15个工作日提高到7、5、1个工作日,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时间。近年来共审批项目205个,其中:环评报告表58个,登记表147个。无应批未批、违规审批、越级审批现象。为及时帮助企业开展验收监测工作,今年年初分局与市环境监测站进行联系,预约企业监测日程,最大限度缩短“三同时”验收时间。近三年“三同时”应验收项目共75个,已验收75个,“三同时”执行率和验收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抓治理,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拓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在对全区各乡镇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了操作性强的《柯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采用生物技术、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治理我区生活污水。先后完成石梁镇、七里乡、姜家山、万田乡、花园街道等1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项目,形成日处理2000余吨农村生活污水能力,新建沼气池1.33万立方米。花园新村也将排污系统纳入巨化污水管网,府苑新村、松园村、五坪村、立新村正在实施排污系统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工程,普珠园村和溪东埂村采用人工生态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航埠污水处理厂全面启动建设,集镇主体收集管网建设投入资金850万元,目前完成集镇兴航路1.9公里以及集镇功能区3.0公里管网建设。

  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目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5%,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焚烧主体工程建设。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2005年投入242.3万元,完成航埠镇水质自动站建设并通过省局验收,所有重点企业排污口都已实现规范化,衢州市八达纸业有限公司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改造到位,区环保分局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建成。目前,全区已有90%以上的村,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共配备村级保洁员422名,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8座、垃圾焚烧炉7个,垃圾房265个,购置垃圾运输车3辆、垃圾清运车511辆、垃圾箱4800多个,向农民发放垃圾筒1.3万个,全区的垃圾中转站、垃圾房、垃圾分拣场网络设施已基本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抓监管,严格污染整治减排工作

  推进农业污染整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特别是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全区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613万元,完成8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任务,建设粪污处理系统87个,氧化塘3200立方米,储粪池2950立方米,雨污分离管道12790米,提前完成环境整治任务,且全部通过省“811”环境污染整治验收。其中万田养殖场建造了酸化池、氧化塘、储粪场、雨污分离设施,坚持“能源生态型”和种养相结合,利用果园、菜地、苗木,对粪便、沼液、沼渣进行综合利用,并将沼气无偿提供附近的村民使用,实现了养殖场排泄物基本消纳的目标,污染治理工程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项目。

  推进工业污染整治。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1100人次,出具现场环境监察报告单1176份,对违法排污、转嫁污染等违规不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处罚后仍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整顿。近年来,先后关停了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衢州市七里造纸厂等5家企业,督促衢州市天杭人造板有限公司、衢州市八达纸业有限公司、衢州市东发铝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市、县级重点监管企业全部飞行监测到位,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达90%以上,企业废水、废气达标率达90%以上。

  开展污染减排行动。制定《柯城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柯城区节能减排应急预案》,对重污染企业分别实施了关、停、治等措施。衢州市萌生化工有限公司、衢州市增谊炼油厂、衢州市上洋生活用纸厂的关停有效地实现了化学需氧量的削减。衢州市柯飞飘扬建材有限公司和衢州市园林砖瓦厂二家粘土砖生产企业的关停、衢州市天杭人造板有限公司、衢州市新汇彩印厂、衢州市九洲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完成了燃煤锅炉整改,接通集中供热的蒸汽,大大削减了二氧化硫的排放。2008年全区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为138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为60吨,全面完成市里下达减排任务。今年又完成了2个减排工程,完成需氧量净削减量23.7吨。

  抓提升,推进“生态产业”持续发展

  加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总量增加、布局合理、产业友好、主业突出、节约高效为核心,推进东港柯城工业园区、航埠工业功能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环境管理融于园区管理和企业管理之中,构建柯城生态工业体系。加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产业为单元,拉长产业链条,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园区为单元,强化供应整合,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加强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引导企业走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压力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相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市60多家氟硅新材料企业的年销售收入124亿元,依托市本级氟硅材料产业优势,自觉、主动融入市区产业体系,努力成为市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市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构建国际级、现代化、创新型的氟硅产业集群,推动氟硅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环保型新材料产业提升。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构建生态农业模式。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纽带,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全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区构建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间的物质能量循环链。同时,通过推进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强化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特别是污水综合治理,实现畜禽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前,该区主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猪-沼-作物等生态循环模式,利用沼气、太阳能、秸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全区共建池沼气池1083个,建池容积1.3万立方米。

  加强资源开发力度,推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依托本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目前,已初步建成花园乡“花果山生态园”、“万亩花卉苗木观光区”,石室乡“黄金坑药物资源观光区”、“孔家山生态板栗植物园区”等生态观光农业区;石梁镇“白云山桔海观光区”、“营盘山有机生态农业田园风光区”,航埠镇“凤凰山自然生态公园”,华墅乡“双湖生态园”,九华乡“梧桐峰——寺坞田园风光游览区”;七里乡“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也正在开发之中。截至目前,该区已有34个村175余户农户发展了“农家乐”生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38余人,拥有1318个床位。2008年全区“农家乐”接待游客52万人次,营业额达2100万元,直接从业农民人均增收8000多元。今年1—6月,接待游客达39万多人次,营业额达1250余万元。该区的石梁镇张西村、七里乡黄土岭村已成为全省“农家乐”现场交流会考察示范点。全区省级“农家乐”旅游村3个,市级“农家乐”旅游村4人,市级“农家乐”旅游点8个。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云和县提出“六做到”科学发展新要求
·临安市完善三项机制全力推进项目攻坚保增长专项行动
·浙江缙云:五措并举推进来料加工业科学发展
·衢江区:“土律师”为2万多人当“法律顾问”
·浙江庆元:工商局“三送”铸就护企“红盾”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