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9日讯
近年来,龙游县面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探索实践繁荣群众文化新路子,逐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建设新机制,有效地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政府推动,变“管”文化为“建”文化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目标,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政策优势,制定出台《龙游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实施意见》、《龙游县文化进企业实施意见》等,将文化建设目标指标化、具体化,并将其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文化工作执行的刚性;完善文化建设保障机制,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文兴商、以企助文”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展文化阵地,增强文化工作活力。三年来,龙游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县域历史文化、城乡群众文化、农村特色文化共同发展的大文化格局初步成形。
城乡互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结合“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送种”并举,让文化植根于群众,“活”在民间。从2005年起,精心组织以“龙游——和谐的家园”为主题的“百场演出、千部影片、万册图书”下乡活动,《龙游发糕》、《农村工作指导员》等一批优秀文艺节目、《村支书郑九万》等一批爱国优秀影片、《笋竹培育技术》等一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书籍走进农村,走入群众生活,有效解决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问题,让群众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同时,变“输血”为“造血”,引导群众主动挖掘、保护和开发民间传统特色文化,让貔貅舞、花灯、剪纸等大批传统剧目、传统艺术焕发生机与活力;变“观众”为“演员”,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作表演热情,自编、自导、自演《四老汉奔小康》、《乡镇干部帮贫致富》等一批文艺作品,反映新农村建设成果;借助群众文化艺术节、“濲水之春”、“三界文化联谊会”、“三月三畲族风情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把群众身边的艺术搬上舞台,展示民间文化的魅力和广大群众的风采。
企业联动,变“扶”文化为“育”文化
倡导文企联姻,通过企业出资冠名、职工参与演出的形式,让企业由文化活动的“客体”转变为“主体”,举办了“农行杯”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企业文化,以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如指导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创建员工俱乐部、企业文化中心等文化阵地;派驻文化工作指导员进企业,组建文艺队伍,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织文艺工作者赴企业开展采风活动,创作展示企业形象的作品,提升企业文化品位,扩大企业知名度。
项目带动,变“小”文化为“大”文化
以“百个特色文化村”、“文化艺术之家”、“东海明珠”工程、“金走廊”工程等文化项目为抓手,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双建设、双整治”等活动,因地制宜地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0多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0多个“农家书屋”村民读书读报点。发挥文化项目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自办文化,走向市场。横山镇、詹家镇等地的民间婺剧团,每年演出数百场,创收50多万;塔石镇何家父子电影放映队,每年放映电影400多场;小南海镇民舞队定期到龙游石窟景区演出,每年创收10多万元,实现了民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加大项目扶持办主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加快开发文化新产品,壮大提升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