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2日讯
自2006年以来,龙游县开展“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暖百家心和建农户档案”的“五百一建”活动,旨在拉近干部和群众间的距离,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解决难题。“五百一建”活动中,每个下村干部都随手携带一本“聊天笔记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家的门牌号、村民的姓名,门牌号下还有与村民聊家常的记录。如今,大家都感叹,干部与群众距离近了,很多工作做起来都变得游刃有余,一些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村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常回家聊聊 门外汉变自家人
李菊红是小南海镇的一名干部,自2004年以来,她已经记满了近6本“聊天”笔记本,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取医疗保险费用的时间。今天我又来到了袁樟苟家中,看到我手中的记录本,还没等我说什么,袁樟苟老婆就主动拿出了要交的保险费用。她说我是个实在人,她信得过我。
可四年前,李菊红第一次到袁樟苟家收医疗保险费时的那段记录却是这样的:今天,我到家里条件不大好的袁樟苟家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每人20元。他们家7人,总共要上缴140元。我说明来意,袁樟苟冷冷地说道:“我们家没有钱,你还是到别人家里去收吧……”不管我怎么说,他们始终听不进去。
同一户人家,同一件事情,村民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李菊红的解释是:“我们下村多了,和村民也熟了,就像自家人一样,他们碰到一些闹心事,一般我们都能合理地解决。解决不好,我们就帮着一起出出主意,老百姓和你的关系自然就好了。”现在,她到村里开展工作几乎不会有什么阻力,因为老百姓都认识她。
解百姓之愁公认的好干部
“上午8时30分回访下平山村村民诸庆有,侃侃他们家迁新居的情况;10时到江塘底村,帮助协调水利设施建设后续事项……”这是民情分析员方素飞4月26日的民情工作单。在模环乡下平山村和江塘底村,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小孩,无人不知这个年轻的民政助理员。
方素飞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她不仅把农户的姓名、住址、身体状况、住房条件和困难需求一一记在本子上,更把他们一一印在脑子里。下平山村诸庆有夫妇因残失去劳力,女儿读初中,儿子读小学,靠低保金勉强度日,所居住的一间泥房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得知情况后,她一方面和村干部一起帮他建新屋,一方面积极向县残联、县民政局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5000多元。去年底,诸庆有一家终于搬进了新居。
小方联系的江塘底村,村小、底子薄,全村240亩大田仅靠5亩左右的江塘及兰塘溪灌溉,但是兰塘溪一到旱季就缺水,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她和村主要干部一起积极向上争取补助,筹资5万多元,将该塘重新修建为20亩水面的新江塘。同时,由村集体购置抽水机,旱季落实专人统一从溪里调水,减轻农田抗旱压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龙游工业园区启动后,方素飞又组织外来民工到村里租房,鼓励村民到开发区务工。村民袁国华一家三口,原先只种4亩田2亩橘树,如今,一年仅出租房屋收入就有8000多元,夫妻两人务工收入2万多元,还有农业收入5000多元,过上了宽裕的生活。走在村民中间,说起方素飞,人们都说“方素飞是个会办事情的好干部啊”。
助村民就业 农户档案成致富档案
在龙游县各乡镇街道办公室的墙上,都有这样一张表格,上面写的是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意向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意向,这是通过农户档案调查后统计出来的数据。
自实行“五百一建”活动以来,各乡镇街道着手建立农户档案,涉及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从事职业情况、家庭背景、培训需求、联系电话等内容。通过农户档案,各乡镇街道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村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增强致富能力。
模环乡的保姆培训中心业务也越来越红火,培训班期期爆满。培训采用面授、现场演示、情景模拟操作等方式,开设社交礼仪、家居保洁等20多门课程,深受广大妇女欢迎。“原先‘白天围着灶台转、晚上哄着小孩玩’的农村妇女,如今通过培训找到了就业门路。”
据统计,根据农户档案,龙游县已经有针对性地培训了5.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6.9%。其中2.3万人掌握了保姆、电工、缝纫等技能,已稳步转向二、三产业;1.2万人掌握了新的农业技能。全县还形成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打工专业村,像保姆村、水电安装专业村、打井专业村、厨师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