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实施“城乡统筹抓基层、和谐组织强基础”工程总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各项资源向农村倾斜,党建力量向农村侧重,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合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牢固树立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增强党建工作的“主体”意识,牢固树立抓基层党建工作就是抓基层执政基础的责任意识;落实“二次会议”即每年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不少于二次,做好调研谋划工作;管好领导班子队伍、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和村干部队伍“三支队伍”;落实村“两委”定期集中办公、乡镇干部住乡蹲村联户、村级财务联审联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四项制度”。
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纪检、宣传、政法等单位抓配合的力量,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整合有关职能部门资源,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支持。发挥好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工作力量的配合作用。抓好组织员、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加强管理,加大考核评选力度,推进工作重心下移。
切实抓好村两委干部与农村党员“两支队伍”
选优配强村主职干部队伍。坚持实绩导向与群众公认导向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方式,把握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选人标准,不断拓宽选人渠道,真正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
完善村干部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以“两承诺(辞职承诺、创业承诺)、两考评(绩效考评、民主考评)”为主抓手的村干部管理体系,实现村干部自我约束与组织有效管理、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提升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全面推行“三推一定”,严格入党标准,规范入党程序。探索新途径新机制,注重在农村种养大户、来料加工经纪人、青年农民等新型农民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和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借助远程教育平台,以及创建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
着力完善村级组织运行“三大机制”
加大村级基本制度执行力度。以农村“四项制度”为基础,健全完善民情沟通、村务公开、财务监督、民主管理等机制制度体系。深化村干部逢5(日)集中办公制度,每月不少于3次。坚持和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组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
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从2009年开始,按照基本报酬全面覆盖、财政全额支付、公平合理、绩效挂钩和不低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原则,由省、县足额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全面解决村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认真落实《关于开展行政村主职干部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村干部报酬的发放工作与工作实绩、党员评议、群众测评和考核结果相挂钩,适当拉开档次,体现激励导向。调整和完善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生活补助水平。
建立农村党建工作指导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乡镇干部住乡蹲村联户制度,切实推进干部工作中心下移。全面推行驻村工作精细化管理办法,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考评,组织“优秀驻村干部”评选,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力量。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大工程”
推进创业增收工程。积极探索增收新途径,充分利用城乡整体规划编制、村庄布局优化调整和宅基地整理复耕等契机,通过土地、林权流转、厂房商铺出租等形式,积极盘活村集体物业资产,大力营造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安排并逐年增加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每年补助2万元,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每年补助1万元。
推进惠民服务工程。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泛开展的“夜访农户”活动载体,深化“五百一建”活动,切实抓好建农户档案工作,力争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全面建立《农户档案》,全面掌握民情民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为民办事全程服务机构,有条件的村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涉及申报、审批等事项,或需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由乡村干部无偿、依法全程服务。
推进“新村”融合工程。进一步规范新村财务管理,扎实推进新村财务资产融合后续工作。对有条件但尚未完成“三资”融合的新村,按照“成熟一个、融合一个”的原则推进,力争年底前完成融合;对资产融合难度较大村,采取领导包案、指导组进驻指导等办法,争取在本届内完成规模调整村资产的完全融合。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部分新村现有活动场所偏小的实际,县财政将分3年每年安排25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解决规模调整村的村级活动场所问题,力争在2012年前,全面解决规模调整村活动场所偏小的问题。
推进平安促进工程。以开展“平安连万家”活动、村一级建立平安促进会为契机,推行农村社会网格化管理和村干部便民联系卡,全面掌握民情民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制度,切实提高村级组织信息收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