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1月12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透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已经由相关部门修改完毕报送国务院审定,邓海华坦言:“这是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体现公益性,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公立医院成为能为人民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平台。
而对于患者来讲,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看病难、看病贵。如何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昨天,前来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受本报之邀,发表对公立医院改革的看法。
财政投入不足只能“以药养医”
记者:医改最难的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为什么说公立医院的改革很难?
吴正虎:难在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涉及到社会所有各方利益的调整,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医疗系统的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李邦良:我认为,“难”的本质问题在于“钱”。这需要由国家财政来出。
目前,杭州几家大医院的日常运行经费中,财政的投入还不够这些医院退休职工的一年工资,大头的还是要靠“以药养医”。
朱顺法:公立医院主要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型医院,影响力大,规模大,人员结构也比较复杂。以前,公立医院经费的来源中,政府财政补贴占的比例很小,主要是药物收入,在县级医院的话,占了60%—70%左右。可能三级医院情况要好一点,占50%左右。医院越小,药物收入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药物收入这块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要改革的话难度比较大。
魏明: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一是财政的支持力度,要体现公益性。如果财政投入不足,本来是非盈利的,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去盈利,这样就把很多的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二是运行机构的问题,“管办分离”可以加强监管;县级医院50%以上的收入是来自药品,这就需要基本药物制度来制约。目前浙江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展还不是很快,安徽已经在30多个县里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了,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健全转诊制度,缓解“看病难”
记者:对于患者来讲,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看病贵、看病难。应该怎样去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吴正虎:医疗资源是有限资源,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好专家那里去,结果造成大医院忙得不堪重负,大专家忙着对付小毛病;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小医院人员设备闲置,医疗资源浪费,医护人员技术迟迟无法提高,只得靠药品来维持运行。
要实现“看病不难”,我认为要靠建立一个健全的转诊制度。病人到大医院去,医生判断这是小毛病,把病人转到就近的社区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
李邦良:我认为,现在不存在“看病难”。老百姓的观念也存在认知偏差,感冒伤风之类的小病,到社区医院就可以看,却偏偏要到大医院找好医生看,这需要改变认识和导向。
朱顺法:“看病难”主要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建议改善基层医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素质。这样大医院也不会超负荷运行。
魏明:浙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区域卫生规划要定好,公立医院的数目定位要明确,现在都比较模糊。说是对公立医院的支持,有这么多公立医院,实际上各级财政是不会到位的。所以,建议重新建立卫生区域规划,比如杭州划定有几家是公立医院,其他的公立医院可以变成民营的或社会性质的。
二是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比如一个县就重点扶持一家县级医院。支持力度充足的话,设备添置好了,技术提高了,服务上去了。老百姓就会去基层医院看病。
三是加强基层建设。特别是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医院。很多病都是从小毛病变成大毛病的,如果小毛病把它解决掉了,就没有大毛病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其实还是说明我们的基层没有做好。
变产业为公益,才能治病少花钱
记者:有哪些因素导致了“看病贵”?又该如何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吴正虎:“看病贵”是一个大系统的问题,单纯靠医院自身改革很难完成。上层要运用“指挥棒”从根本上改变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动机,“杀手锏”是要改变目前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应像现在这样,以产生多少效益、赚多少钱来考评,而应当与病人获得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病人的恢复情况、医生技术含量相挂钩。
医疗不应当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而应当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掐断“产业”动机,建立新的绩效考评体系,提供充足的财政补偿政策,“看病贵”问题的解决自然要容易得多了。
为缓解“看病贵”,有些医院尝试建立“检查报告互认制度”、“单病种管理”、“简化内部流程”等措施,试图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医院检查流程,方便病人。但这些尝试只能很小部分地缓解,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李邦良:“看病贵”如果把它归因于药品的“流通领域”多,我不认可。因为现有的医药流通领域(不包括生产环节),毛利只有4%多,大部分的药品利润流向了医院。解决“看病贵”,关键看国家能不能利用财政,把医院的运行费用承担下来。
我认为,把药价都降到药厂里去,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药厂没有资金搞药品研发,好药都是进口药,获利的最终都是外资药厂。
朱顺法:影响“看病贵”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用药不够规范,没有完全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而且现在医疗设备比较先进,成本高、投入大。另外一个是因素是,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环节太多,造成药价虚高。除了药品加成,导致“看病贵”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重复检查、不合理用药等。
魏明: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医院会倾向于使用高档药,患者的消费成本就会提高。
论及原因,一是国家财政补助不到位,二是以药补医,三是原材料如纱布、棉花、酒精等是从市场采购来的,但是定价还是计划经济时候的定价,所以医院是亏本的,四是上游产品的增加,五是医疗保障不到位。
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也要得到体现
记者:以药补医的体制要改革,维持医院运转,除了最重要的公共财政投入,还可能会有哪些补偿路径?依靠怎样的手段来实现?这些路径会不会又给群众造成新的负担?
吴正虎:以药养医的体制如果改革,经费当然应当由政府承担为主。当然也可以鼓励社会的捐助。但社会的捐助只能作为小部分的补充。
李邦良:如果改革公立医院现有经费运行模式,还是需要财政承担下医院运行的主要费用。光靠提高医疗技术的诊断费等小头费用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朱顺法:以前是“以药补医”,实行“医药分离”后,服务费肯定会涨。如果服务费不涨,医院不要说发展了,生存都很困难。
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也就是劳动价值要得到一定的体现。中国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有句话不是说“手术刀不如剃头刀”吗?医生的技术含量很高的,风险、责任都很大,但是他的回报、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魏明:收取药剂师服务费,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药剂师服务费是根据处方来算的,可能一张处方多少钱,那他就有可能分解处方,比如本来开一张处方就够了,他就给你分解成多张处方来开。
□记者 洪慧敏 章高航/文 吴煌 骆晓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