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27日讯 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是低碳经济的主要标志。这次省“两会”,“低碳”之风扑面而来。
1月24日,是省人代会报到的第一天,下午记者敲开新侨饭店1610房间时,戴慧华和翁歆两位代表正在伏案修改准备提交大会的建议。“为什么没开空调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戴慧华笑着反问记者:“为什么要开空调,这样不是很‘低碳’吗?”
与两位代表的对话围绕着“低碳”展开。“自带洗漱用品和拖鞋,尽量少开和不开空调。没事别当网虫、多让电脑休眠,随手关灯、关电源,手机充完电一定记得及时拔下电源线等,总之,有省电的观念就能减少碳的排放。”翁歆说。
“人们常常关注工业和能源给我们带来的污染危害,对自己身边的和自己制造的污染却视而不见。”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戴慧华非常关注“低碳”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好处。她建议提倡全民戒烟,同时倡导双休日步行或乘公交“绿色”出行。
在省人大提案组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每人茶杯上都写了姓名。工作人员孙维说,本次大会不提供一次性纸杯,茶杯写上姓名,供两会期间各自保管使用,可以减少交叉使用的清洗次数。孙维还指着桌上笔筒里长短不一的铅笔告诉记者,这些铅笔是去年省“两会”结束后,议案组的同志保存下来的,今年又派上了用场。
省政协委员、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陈集双长期致力于生物质资源化的研究。他认为,要重视生物能源开发的污染减排作用,比如微藻是在淡水和海洋中广泛分布的,通过技术可提取到生物柴油,燃烧值与煤差不多,但是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要少得多。他估计,这个产业一旦形成,可以建立产值超千亿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