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27日讯 在今年省“两会”上,什么话题最热?票子、房子和车子。这些话题,在会场内外备受关注,“热度”居高不下。
票子:农民钱袋子会更鼓吗?
“这几天,我经常看报纸、电视,关注省‘两会’的新闻。”海盐县于城镇江渭村72岁的农民沈培君乐呵呵地说,“听说我们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这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啊!”
老沈一家有2亩3分地,以前一年忙到头也就收一茬麦子和一茬晚稻,净收入不足1000元。自从去年7月将土地以每年7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后,每年仅流转费就拿到1610元;老伴范凤珍和村里100多名农民一起,被村里的生态园聘用,每天干点栽种、锄草、施肥等寻常农活,月收入五六百元;他自己还去县城一家企业管传达室,每月工资六七百元。这样算下来,夫妇俩年收入少说也有1.5万元左右。
“如今,浙江农民的名声是越来越响亮了,”省人大代表、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贻法说,去年8月,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被正式确定为全省首批4家试点资金互助社之一;11月18日,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率先成立,他成为浙江农民办银行的第一人,从“柑橘大王”变成“农民银行家”了。互助社由103名忘不了柑橘合作社社员出资组成,互助社吸收社员存款,然后向有需要的社员发放贷款。互助社成立以来,已向35名社员发放约450万元贷款。
省“两会”期间,在新浪、腾讯等各大网站上,浙江农民的“钱袋子”也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话题:
“据说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在土地这么少的情况下,农民收入超万元,简直是奇迹,佩服佩服!”
“浙江农民了不起,我经常去嘉兴一带出差,感觉浙江农民有想法、有创造力,很多农业生态园、农业加工企业都办得好。”
“我有个远房亲戚就在湖州乡下,在风景如画的乡村住别墅开小车,还开了个农家乐,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啧啧……”
房子:价格还会继续涨吗?
“我从来都没有像今年这样关注省‘两会’,”在杭州城西一家IT企业上班的“80后”舒志超心直口快地说:“关心什么?房价呗。”细心的他还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这让他重新燃起了“一定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念头。
过去一年,小舒的业余时间不是在看房子,就是在看房子的路上。“上半年,想买一套便宜一点的房子;下半年,只想买一套不太贵的房子。房价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火箭发射了。”
“所以我特别想了解,这次省‘两会’对房价会透露什么样的讯息。”他说。
小舒的想法并不是个例。今天,在某网站,一个“浙江‘两会’你最关心什么”的调查,约半数人选择了“房价”。
据统计,2009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2254亿元,增长11.4%;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平米7788元,比上年增加每平米1526元,上涨24.4%。
一些代表、委员也纷纷提交关于房价问题的建议、提案。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教学与学位委员会主任张小蒂提交一份“关于在我省率先构建与完善城市经济保障住房体系的建议”。他表示,政府应加大经济保障住房供应量,免费划拨土地提供给经济保障住房建设,并尽力使所供土地的区位不至于太偏远,尽量保证交通的便利。“消费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住在市区的市民如果没有足够的低价服务,其生活成本就会居高不下,生活质量就将下降。而对于引进人才,若只提供住房而无生活便利,房子再大也不代表生活质量,无法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我省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徐辉则关注着我省1700多万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他说,外来务工群体住房情况不容乐观,以宁波月收入1000多元的保洁员群体为例,他们大多选择房龄较老、潮湿的郊区房子作为临时居所,建议尽快出台农民工保障性住房制度,推出专门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住房租赁制度。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外来建设者买房难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浪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荣金表示,解决好农民工购房难的问题,有助于解决招工难、紧缺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难题。同时,他还建议解决农民工住房公积金问题。
车子:低碳出行能做到吗?
最近,什么词语最时髦?“低碳”无疑是其中之一。
在城市里啥事最闹心?“堵车”!
关于车子的问题,既“时髦”又“闹心”。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此纷纷发表建议意见。
今年,一份《以一揽子方案解决我省市区交通堵塞问题》的建议提出,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汽车尾气排放大幅度上升,造成城市空气质量日趋下降,带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量增加。对此,“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佳办法是:建立有效、便捷的公交系统,使更多的市民乐于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该建议提议按公交月票价对每辆私家车分别收取道路拥堵费及污染空气费。同时,致公党浙江省委员会则提议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促进低碳经济建设。
根据网上“碳足迹计算器”提供的数据,公交车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为每公里大约0.04千克,还不到小轿车排碳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底,仅杭州市机动车总量就达153.3万辆,私家车62万余辆。而据有关数据显示,小汽车所引起的道路交通负荷是公交的6.8倍;在承担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小汽车占道路资源的68.9%,而公交车却只占10.2%。
在百度“贴吧”上,几个关于杭州要打造“低碳城市”的帖子也火爆异常:
“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出行,我顶!从现在开始,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多走路上班。”
“绿色环保!强力支持!争取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
“低碳经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关于车子的另一个话题,不但一点都不“低碳”,而且还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那就是酒后驾车。尤其是去年以来一些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更是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据统计,去年全省交通死亡事故中,因酒后驾驶导致事故死亡的有221人。省政协委员、浙江天健东方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敏这次特地提交一份关于出台《浙江省治理酒后驾驶管理条例》的建议。
“治理酒后驾驶要加大力度,我建议加快实施治理酒驾与个人信用挂钩,”她建议:凡发生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要上诚信黑名单,提高车辆保险费率,记入保险个人不良记录;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醉酒驾驶,要实施“一票否决”,探索从源头上根治酒后驾驶。她还建议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刑法处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