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0年1月26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9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全省呈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除外贸出口指标外,其他均能完成。
(一)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增长3.4%、6.3%、7.7%和8.9%。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2%和15.9%。外贸出口降幅逐步收窄。
(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财政收入稳步回升,地方财政收入214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2%。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一季度的下降20%转为全年增长34.4%。
(三)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3%,分别比上年提高9.9和2个百分点,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需求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潜力有效发挥,投资结构有所改善。要素结构趋于优化,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企业新增贷款比重达85.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2万亩。
(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三个千亿”工程顺利实施,全年完成投资1680亿元,超年度计划11.3%;省重点建设A类项目完成投资1431亿元,超年度计划36%;“三线一枢纽”(沪杭、杭甬、宁杭客专和杭州东站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认真实施中央投资项目计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五)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加快发展,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援川、援疆、援藏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成效进一步显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3%。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省级三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启动实施,扩权强县改革等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完善落实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利用外资结构有所优化。与央企合作力度明显加大。
(七)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72.8%用于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加大。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5万户,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36万平方米,启动改造建设农村住房31.8万户,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3万户。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7%和9.5%,22年来首次双超GDP增幅。
在充分肯定2009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一)关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会好于去年,确定9%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积极合理的,但考虑到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十分复杂,速度也不宜定得过高。二是需要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的关系。9%左右的经济增速,既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调结构、促转型上来,又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三是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
为此,将科学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将继续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农业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区域农业品牌。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覆盖面,抓紧研究制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组织编制服务业十大重点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力度,培育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二)关于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我省经济的企稳回升向好、企业效益快速回升等为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但考虑到今年房地产税收难以持续大幅增长、增值税“免抵调”调控作用弱化等因素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今年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6%以上。
为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的稳定增长。完善税收收入征管机制,强化各税种科学控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加快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金和海域使用金征管,切实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8%左右。今年全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作用下,创新环境会不断改善,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将继续加大,但考虑到今年国家将用新的统计口径对R&D资源情况进行清查,对这一指标会有所影响。预期今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左右。
为此,将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等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引进海内外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
(四)关于三大需求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我省一批重大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投资增长依然具有较好的支撑。但投资增长也面临较多困难,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加大等因素将制约投资的较快增长。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1%以上。
为此,将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编制实施年度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重点建设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机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火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开放民间投资渠道,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消费会继续稳定增长,但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能否保持去年的快速增长态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城乡消费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的难度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2%。
为推动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将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城乡消费设施,繁荣活跃消费市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旅游、体育健身等休闲消费。加强市场监管,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的安全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外贸出口增长5%以上。国家和省里稳定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加上去年基数较低,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今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的回升。但考虑到出口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预期外贸出口增长5%以上,力争更快一些。
为此,将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大力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方式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和产品展示。进一步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推动大通关建设,健全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机制。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今年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社会通胀预期增强,加上去年CPI对今年的翘尾影响,都将推高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将提升市场价格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预警居民必需品和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异常变动。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及其对居民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格政策措施。
(六)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今年国家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力度,劳动者报酬比重会有所上升,农民收入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
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将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着力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新门路。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加快发展。
(七)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总体判断,今年我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有所提高。为此,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今年企业产能的利用率虽会有所回升,但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仍难以较大提高,整体就业难的问题仍会比较突出。
围绕实现就业预期目标,将进一步完善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免费创业培训对象,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切实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万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为此,将继续推进“五费合征”,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继续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平稳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强新农合与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
(八)关于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总体要求,以及2006-2009年工作进度,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即能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而二氧化硫减排力度较大、进展较快, 2009年已经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体现国家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2010年仍按下降3%安排。
为此,将深入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确保预期目标完成。节能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改造,严格执行重点能耗行业限额标准,落实节能产品和节能改造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排方面,将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认真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探索适合浙江产业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启动循环经济100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为实现201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们将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全面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11个方面的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等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
三是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稳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建设。积极稳妥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五是加快地方金融创新发展。鼓励地方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做强做大,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等股权类投资,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
三、加快推进以“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010年是推进“三个千亿”工程的关键一年。2010年“三个千亿”工程实施计划安排的原则: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调结构、促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民生和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二是充分体现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重大性、可行性、公共性、滚动性的要求。三是注重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增强重大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努力促进社会投资、产业投资增长。初步考虑,2010年“三个千亿”工程计划投资1780亿元,其中,千亿基础网络工程计划1163亿元,千亿惠民安康工程计划386亿元,千亿产业提升工程计划231亿元。
(一)千亿基础网络工程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核电,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开发风电等新能源,扩大清洁能源比重。力争建成乐清电厂二期、舟山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三门核电一期、秦山一期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苍南电厂、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深化龙游核电、舟山六横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项目建设,建设高速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600公里,完成国省道及重要干线公路改造400公里。力争建成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九景衢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龙庆、云景高速公路等项目。推进杭黄铁路、临海头门港区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成金华九峰水库、岱山衢山岛二期等项目,科学有序推进温台沿海产业带、环杭州湾产业带围垦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钦寸水库、杭州闲林水库等项目。加快建设浙东引水工程萧山枢纽,舟山大陆饮水二期等项目。积极推进朱溪水库、好溪水利枢纽工程,“三大清水环境”、五大“治太”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着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快实施“五网建设工程”,大力提升宽带接入带宽和传输容量,加快提高3G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
(二)千亿惠民安康工程
全面实施“强塘固房”工程。重点加强对海塘、江堤以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做好周边民房和沿海台风频发地区民房的危旧房改造。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0座,加固海塘100公里、堤防150公里。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4万户。
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力争建成省长兴体育训练基地射击中心及生活教学区、杭州科技馆主体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浙江大学紫金港西校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十四届省运会体育设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养老福利服务工程等项目建设。
推进环保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力争疏浚整治河道5000公里,建成1000公里污水配套管网、100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30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温州生态园仙垟湿地公园,台州、金华等省级废旧金属资源再利用等项目建设。
加强帮扶致富工程建设。着力抓好400个特色优势产业合作项目。力争完成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和重点库区等困难群众异地搬迁6万人以上,解决15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
(三)千亿产业提升工程
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专用场馆工程、义乌市国际物流中心一、二期、衢州综合物流中心、嘉兴(现代)西南物流基地、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阿里巴巴“淘宝城”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力争新建孵化器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50家,建成嘉善富士康电子项目一期等项目。大力推进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宁波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项目。力争建成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迁扩建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盾构设备及地铁屏蔽门二期、嘉兴石化PTA等项目。推进台州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力争在5年内建成粮食功能区500万亩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0万亩。围绕10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建成一批以粮油、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牧为重点的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