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泗门镇行政审批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受理审批事项。陈醉摄
浙江在线04月30日讯 4月28日,宁波余姚泗门镇行政服务中心启用。
余姚永生旅游用品公司负责人刚刚在窗口办好项目备案。他告诉记者,公司准备投资上马一条年产20万套帐篷生产线,审批只用了十几分钟。以前这要跑到市里去办,起码两个工作日。
这只是宁波“强镇”升级的一个缩影。催生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宁波去年启动的卫星城市试点改革。
眼下,余姚泗门镇、慈溪观海卫镇、奉化溪口镇、宁海西店镇、象山石浦镇、鄞州集士港、江北慈城镇等7个镇,被标注在了“宁波版图”的突出位置。脉搏强劲,势不可挡。
“5年左右,这些中心镇将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社会和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一齐构建宁波大都市圈。”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
强镇“破茧”,指向卫星城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
这样的“病痛”,在宁波乃至全国的一些乡镇已经积累多年。
三四年前,余姚泗门镇就已开始规划一个容纳800个座位的现代化大剧院,当时,他们设想,让农村居民过上城市休闲生活,不出城镇就能看到进口大片。没想到项目刚进入图审阶段,计划就搁浅了。
“项目的审批流程,我们并不内行,为此跑了不少冤枉路。后来镇里有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原本可以全程代理,但由于项目投资额超出其权限范围,有力使不上。”泗门镇党委副书记周林杰扼腕叹息,当时土地批不下来,一算投资五六千万元,镇级财政也“捉襟见肘”。
泗门镇总面积66.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4个社区,人口达10万多。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2.77亿元,算是宁波数得上名的强镇。但镇里的基础设施一直与强镇“头衔”格格不入,镇上惟一一家剧院是大礼堂改建而成,基本没有影院设备,老式的胶片机早已找不到片源。
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环保问题、村民违规建房、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卫生问题……这些镇里都无权查处,只能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一位镇干部就曾对农村违章建房束手无策:“我们工作时间去说说,他们就停下来。一到周末,干部休息,他们就疯狂造,两天能把房子造起来,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基层机构设置和权限几十年不变,已无法处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社会保障、集镇规划、审批处罚等问题,乡镇都无法统筹解决,成为中心城镇发展的瓶颈。
向体制要权力,这是强镇“破茧”的惟一通道。
去年,宁波启动了卫星城市试点改革,泗门镇成为第一批试点。
所谓卫星城市,是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和一定规模的城市,就像宇宙间卫星和行星一样“子城”与“母城”相互依存。
在这场看似抽象的新“城市运动”中,强镇升级,无疑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