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 陈万里 |
|
|
|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曾几何时,市区的各大红绿灯路口成了一块香喷喷的蛋糕,让“红灯乞丐”们扎堆于此。他们背着孩子,手持鸡毛掸子,穿梭在十字路口,趁着机动车等待红灯的一会儿冲上去,又是作揖、又是下跪,拍车窗哀求乞讨。
这让大多市民很是反感,认为如此行为不但存在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让人觉得惊奇的是,近日,众多的“红灯乞丐”竟然在一夜之间“集体消失”,仿佛未曾出现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红灯乞丐”令人反感
讲起市区此前十字路口乞丐成群的情景,想必很多市民都历历在目。路口绿灯亮时,中央隔离带旁站了一排的人;红灯一亮,他们犹如听到了发令枪响,迅速冲到停靠在路中间的车辆前,在很短时间内锁定目标,熟练地选择乞讨手段:求、缠、跪,花样百出。
对此无动于衷者还算好,万一哪位司机给了钱,那么附近的其他乞丐则会立即包围过来,敲击玻璃的,拱手鞠躬的,下跪的,大有讨不到钱誓不罢休之势。同时,还有些人将路口当成了免费的“产品推荐会”,宣传单、小广告等,纷至沓来。
市民张先生说,他此前真是得了路口恐惧症。每次开车快到大的路口时,他都如临大敌,赶紧将车窗关严实,然后接受一拨又一拨的“挑战”。先是抱着孩子的行乞者用鸡毛掸子给你刷玻璃,继而伸手要钱,然后还得面对兜售充电器的摊贩、发放小广告青年的轮番“进攻”。直到驾车离开路口他才能缓一口气,赶紧停在路边将塞在挡风玻璃、车缝里的小广告取出来扔掉。“市区红绿灯路口的功能变得如此复杂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样既带来了交通隐患,也影响了市容。”
一剂猛药诊治“顽疾”
民生无小事。市民们对于路口乞讨、兜售行为的反感情绪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月中旬,市行政执法局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整治。
在整治开始前,执法人员对市区主要红绿灯路口进行了全面排摸,发现在瓯海大道和南塘大道路口,温州大道的汤家桥南路口、南塘大道路口、牛山北路口,划龙桥路的吴桥路口、南浦路口,过境路的翠微大道路
口、黄龙商贸城路口,锦绣路的吴桥路口、民航路口、飞霞南路口,百里路的信河街路口、勤奋路口等红路灯等候时间较长的纵横主干道13个交叉路口,存在乞讨、分发小广告、兜售小商品等三类违反行人交通信号、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而这些人员基本比较固定。
摸清底细后,市行政执法局立即成立了路口专项管理小组,对各个路口人行道上的3类违反交通安全的行为进行集中治理,至今共劝导劝离乞讨人员78人次,无一人接受救助护送;制止并警告发放、兜售人员97人次,没收各类宣传单、小广告5560多份,暂扣车载充电器、方向盘套、驾驶行驶证套、宠物狗等75个,对屡教不改的处简易程序罚款10人次。
“红灯乞丐”一夜消失
根据整治前的摸底排查情况,市区瓯海大道和南塘大道路口“病情”最重,因为该路口的四条车道道路广阔,而且红灯等候时间长达2分钟以上,深受“红灯乞丐”以及兜售人员的青睐。
如何管好这个路口?整治开始前,这是摆在此次专项管理小组相关负责人孙赟面前的一道难题。紧接着,孙赟与同事们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在这个路口出现的都是十几个熟面孔,其中背着孩子,手持鸡毛掸子的“红灯乞丐”有12人,他们互相熟识,私下分成了两组,每组6人,隔天换组出现,每名“红灯乞丐”一天都能讨到60元~100元不等。此外,还有2名兜售充电器的,4名发放小广告的。
之后,执法人员决定在此路口进行轮班定点管理。12名执法人员每天分时段轮班在路口站岗,见到“红灯乞丐”以及兜售人员就立即进行劝离,并没收乞讨兜售工具。起初“红灯乞丐”们还同执法人员打起“游击战”,执法人员一靠近,他们拔腿就跑;等执法人员坐下来歇会,他们又悄悄溜过来,执法人员只得再起身。
持续几天后,“红灯乞丐”失去信心,一名被劝离的乞丐问执法人员:“你们怎么天天都在的?”答:“对,以后都这么管了。”
直到上月底的一天,执法人员惊奇地发现,“红灯乞丐”们竟然都没来,到同事那打听一下,发现市区别的路口也竟然都一下子没了“红灯乞丐”的身影。
“怪事,他们怎么一夜之间全没了。”执法人员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大家也在私底下猜测:“没准他们是‘团体作案’,看到我们严管了,都一起跑到别的城市去了”。不论这猜测是否真实,总之,在那天以后,市区的“红灯乞丐”几乎绝迹。
市行政执法局表示,目前,个别路口还有存在零星兜售小商品现象,下阶段他们将继续在日常路面巡查中加强对此类违法行为的管理,落实长效。(温州晚报 殷诚聪 詹冬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