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 5月11日,衢州市民王海明在衢州市发改委大门口发现,新挂了一块“衢州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的牌子。衢州,这个古老的交通要道城市,随着现代化程度提高,交通建设一直伴随着经济发展互动前进。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背景下,衢州又迎来了铁路建设的“黄金期”。
变“一”字为“米”型字格局
鸟瞰衢州市交通网络,可以说喜忧参半:目前我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齐备,已处于杭州2小时、上海3小时经济圈,但铁路线却仅有浙赣线一条,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四省通衢”也赋予了更新的意义,而铁路建设则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区域优势的切入点成为决策层的共识。对此,市领导高屋建瓴,放眼全国审视衢州的铁路建设,实施“开工推进一条,确保开工一条、加强前期两条、争取列入规划两条”的战略举措,铁路建设迎来发展“黄金期”:杭长客运专线建设动员会拉开了一幅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大幕,该线建成后,衢州到杭州用时仅40分钟,一下拉近了与长三角核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距离;九景衢铁路衢州境内的开工前期工作正紧张进行,该线自京九线九江枢纽引出,跨越两省四市,这两条铁路线形成了一个大“>”型,成了连接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大动脉。
与此相呼应的是,已经列入铁路发展规划正积极推进前期工作的衢宁、衢丽铁路,一条外通南部,连接福建直达港口城市宁德,一条内联东南,与我省内陆城市丽水抱团发展,成了往东南方向的“∧”型,由于温州港水运物流的触角延伸至丽水港,只要致力打造“出海通道”,对我市发展港口腹地经济,壮大物流集聚建设大有裨益。还有两条正争取列入规划,即外接皖南地区的衢州到黄山铁路,内联我省的衢州到建德铁路,这又形成了开口朝北的“∨”型。若干年后,衢州铁路网“米”字型的格局将基本形成,四省边际中心城地位更加突出。
变四省边际为两大经济圈节点
随着经济格局的演变,衢州的城市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从区位看,衢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正式成员,是长三角连接海西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从交通条件看,也是长三角重要交通节点,是连接两大经济圈的交通走廊,是浙江沿海与中西部地区枢纽。特别是衢州到建德铁路建成后,从杭州出发经建德-衢州-丽水-温州-台州-宁波-绍兴-杭州,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绕省界交通圈,为城市群的竞争奠定了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点”既是边缘地区,更是枢纽和桥梁,因此既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更有连接各区的优势与机遇。区域协作实际上就是加强沟通和交流,交流的首要条件就是交通,当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逐步与区域城镇布局相协调,空间布局逐步与产业布局相协调,在进一步清晰城市定位的前提下,我们更要发挥好铁路跨地区的特性,充分挖掘衢州自然资源、产业、区位、人文优势,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使衢州成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辐射点和枢纽地区。
变交通枢纽为经济发展枢纽
铁路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安全性强等优点,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系统的铁路交通网建设,首先受益的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快捷了。
市发改委主任傅炎康以独特的视角分析说:“交通对一个地区真正的意义不仅是为了‘通’,而是要为我所用,自身实力不强,就为他人的发展提供了便捷,邻市上饶为何近几年发展迅猛,实际上就是不少大企业大项目‘路过’我市而西去,这就是交通‘通过性’危险。因此,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事实也是如此:高速公路上车牌号以“赣”字开头的大货车逐渐增加,当它们呼啸而过时,留给我们的除了汽车尾气,更多的应该是深思。“目前我市柑橘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如果铁路在网络、运力、服务、通道等关键环节得以改善,则会大大提高外销能力。”柯城区航埠镇柑橘贩销户叶三荣相告。从柑橘产业延伸到我市工业产业,其内涵更为丰富:由于铁路运输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衢州大力发展铁路事业正是工业立市发展阶段的需要,工业经济离不开铁路运输业的支撑。
衢州市重化工企业众多,铁路运输的特点刚好适合附加值相对较低、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大宗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运销。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氟硅为重点的新材料,以光伏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群,以空气动力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群,以绿色食品、高档特种纸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群。如何提升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加速工业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发挥好铁路优势,不断增强吸纳各类资源要素的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要深入研究两大经济圈与铁路沿线城市的产业基因和资源,分析哪些可为我所用,哪些可作为招商的区域资源,哪些可进行产业对接,在合作与竞争中博弈,在吸纳与辐射中权衡。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善我市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及现有的产业链,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衢州打造成省级或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特色产业承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