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保护水环境,这几年,我省花了大力气、大代价。
其中一项还在延续的大工程就是,不少乡镇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把原来直接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为达标水后再排放。像太湖流域沿线的乡镇,几乎都建起了污水处理厂,钱塘江流域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作为钱塘江流域上游的衢州,经济并不发达,却仍然想方设法地按相关部门要求建起污水处理厂。至今,建成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30多座。
省人大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组,本周一到衢州,在经过多个现场踏看后发现,这些污水处理厂的日子并不好过,运行费用无法保障妥当。而这一问题,在我省不少农村普遍存在。
检查组在对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投入中,也有检查组成员私下在讨论,在乡镇级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是不是该因地制宜地建设天然湿地型的污水过滤方式。
运行费用缺乏
衢州市峡川镇的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量为500吨,可以收纳所辖5个村5000多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去年4月,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配套设施建设。今年3月,完成一期2.1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项目总投资达140万元。
按理说,有了处理能力,有了收集污水的管网,污水处理应正常开工。可是,因为处理污水所需的动力用电问题迟迟未解决,使得前期所作的工作成了摆设。
“运行起来,真的很难,没有钱。”峡川镇的镇领导告诉参与这次检查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他们算过一笔账,这个污水处理厂每年运作的成本是15.9万元,作为一个欠发达乡镇来说,真是无力负担。“建设的费用,按照省、市拨款,乡镇配套都建起来了,可是,运营费用还要镇政府全力负担,真的吃不消。”
管网铺设困难
据峡川镇领导介绍,就在污水处理厂为年运营费用发愁时,他们又不得不筹钱搞污水管网建设。
“二期管网建设又提上日程,总共铺设2.5公里,投资额达90万元。”这位领导说,农村的污水管网建设不像城市,一公里铺设过去会有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的污水可收集到,“地域辽阔管网建设成本很高。”
在运行较难时,他们也无法停止二期建设。“如果管网建设不搞,那污水收集不起来,达不到相应的日处理量,污水处理成本反而会更高,而且还会削减群众对污水集中处理的信心。”
农村治污求解
“其实,污水处理厂这种城市模板的污水处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对于一些人口密集度小、没有工业生产的农村来说,可以选择植物过滤的污水处理。
“普通的农民生活污水,水中的氨氮、总磷会超标,像黄菖蒲之类的植物就可以达到‘消化’它们,而且运行成本很低,效果也不错。”
这种湿地式的污水循环处理,在不少农村都已尝试使用。所以,在我省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农村,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推广。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