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为了浙江明天更加美好
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回顾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作出总体部署。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深化,对发展形态的升华,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对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发展。就浙江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无论是改革开放前长时期担任省委书记的江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任省委书记,都积极倡导生态保护,十分重视环境绿化,非常强调综合治理,为推进浙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历届省委“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倡导植树造林开始,发展到生态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

  江华十分强调植树造林。“寸树斗水丈地湿”,这是他经常给基层干部群众所讲的一个通俗易懂的植树道理。每次下基层调研,他总忘不了宣传植树道理。每到一地他都要看山,看到山丰林茂、山青水绿,他就高兴,就鼓励;看到荒山秃岭,毁林开荒,他就痛心,就批评。1962年春夏,由于群众生活困难,山区半山区出现严重毁林种粮现象。江华立即在金华召开部分地、县委负责人座谈会,坚决制止毁林开荒、破坏山林。他明确要求各地给山区调整粮食征购和供应任务,发展山区的木本粮油和各种经济作物。

  铁瑛认为:“建设山区是浙江‘四化’建设的战略问题。”1980年4月,他到几个山区县调查,敏锐地认识到:光顾眼前,不顾长远,森林的资源将会枯竭。他强调,一定要坚持计划采伐,合理轮番,年年采伐年年栽,采伐一块及时更新还林一块。为此,他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上世纪80年代第一个植树节,他带领1500余名干部,植下8000余株各种树苗。他动情地说:要让所有荒山都绿化起来。

  王芳担任省委书记的几年,年年参加植树活动。1983年,在杭州城东公园;1984年,在丽水地区庆元县;1985年,在杭州朝晖街道;1986年,在杭州龙井翁家山;1987年,在杭州中河路北段。他反复强调,要“多种树木,绿化环境。”“既要抓好绿化造林,又要注意管好山林。”

  薛驹非常重视山区建设和绿化工作。1984年6月,他在省人大会议上强调,要加快绿化荒山、改造疏林山的步伐。他要求,山区坡度在25度以上的开荒地,下决心在几年内实现停垦还林。1985年3月,他在参加植树劳动时指出:种树、种花、种草,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居民区搞好绿化。

  1988年12月李泽民一到浙江,就开展了对浙江森林资源和水土流失情况的调研。他认为,一些地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大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引起重视。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研究造林绿化有关工作。1989年8月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提出了“两年准备,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的规划目标。他不仅在思想上重视这一工作,还身体力行,在临安县搞了植树造林点,亲自参加植树活动。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在张德江领导下,浙江在21个江河源头县、重点林区县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正式启动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退耕还林实施方案。为防止水土流失,从当年开始,就严格控制劈山、炼山,改变传统的造林和整地方法,大力推行“山顶带帽、山脚穿鞋、山腰扎带”的环保生态造林模式,率先在全国实施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到200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4%,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浙江省县级绿化标准》。

  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2002年12月,习近平在主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时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月,他主持召开了省政府首次生态省建设工作协调会,确定由省政府向国家环保总局正式申报,要求将浙江列为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3年1月,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以此为契机,2003年成为浙江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一年。3月,《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论证,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5月,省委、省政府成立“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当月,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6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生态省建设的决定》。7月,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当月,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努力打造“绿色浙江”》的动员讲话。8月,指导全省生态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正式下发。浙江生态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在习近平的重视、关心和指导下,安吉于2006年6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县,这也是浙江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国家生态县。

  2007年3月以后,浙江生态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4月,调任浙江省委书记还不到半个月的赵洪祝以组长的身份,亲自主持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此后几年,他每年都亲自主持召开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总结前一年的生态省建设工作,对当年的生态省建设工作作出部署。2007年6月,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他代表省委部署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提出“六个更加”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更加优美”。在2008年4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他提出,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水利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历届省委注重“抓好当前,更着眼长远”,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倡导治山治水开始,发展到“强塘固房”,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水利建设之路

  浙江地处江南水乡,有6万多公里河道,同时又是一个水、旱、风、潮多种灾害频繁交错发生的地区,水利建设对全省的农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江华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一直强调水利是一项打基础、谋求长远发展的建设任务,要常抓不懈。

  根据浙江的地理环境特点,江华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他强调:“治山要与治水相结合。”他经常念叨:“山青水才绿,山穷水要恶。”“过去讲水源是江、河、湖、溪、地下水5个字,现在看来要加上树、草两个字,成7个字。”他指出:“搞水利的只管搞水库,森林专家、植物学家不管水,搞林的不管草,这些都是片面的。”根据他的这个指导思想,一些地区把林业和水利合并为一个机构,杭州就一直延续到现在,称“林业水利局”。

  改革开放以来,合理开发利用与积极保护并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铁瑛强调:山、水、田,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整体。浙江的水系,源短流急。山不青,水就不会绿;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田地就遭殃。为此,他在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兴办水利工程,要以中小为主,大中小并举。全省要有计划地根治八大水系,兴建十大水库,扩大旱涝保收田的面积。

  王芳、薛驹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浙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1983年7月,杭甬运河全线通航。12月,省人大审议通过《关于抓紧治理兰江水系污染的决定》。1983年和1985年,省科协两次组织了对钱塘江河源、河口的科学考察,取得了大量富有价值的数据。1985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省环保局关于《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这一年,全省加强了水、大气、海洋、酸雨监测网络建设;对全省八大水系第一次作出评价;首次建立了全省酸雨数据库。1988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12月,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三堡船闸竣工。仅1988年,全省就有9条总长22公里的城市内河得到初步治理。

  李泽民十分重视水利建设。1989年10月,他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田水利,对农业丰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浙江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防汛排涝抗旱任务非常繁重。一定要认真总结遭受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抓紧农田水利建设,努力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来办。

  张德江明确指出,浙江环境保护,第一位是治水,首先要把水问题解决好,千方百计把水治好。水利建设者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真正使水利工程造福子孙后代。他强调:“水利工作一定要兴利避害,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水利综合治理和深化改革的新路子,管好水资源,使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要研究江、湖、海之间的关系,还要研究水利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以水为轴,把水放在大范围中研究。”“要站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战略高度,研究水的问题。”在他的领导下,浙江建成了千里标准海塘和钱塘江千里标准江堤等重要水利工程。

  在生态省建设的环境整治活动中,习近平十分关注浙江的八大水系,他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具体指导整治工作。2003年6月,习近平先后到慈溪、上虞、海宁、德清等市(县)和杭州市余杭区,检查水利和防汛工作。他指出,水利建设和防洪抗灾、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有效改善,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问题。2005年9月,他在杭州和衢州两市调研钱塘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时强调,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流域内1400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浙江生态省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钱塘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须走在全省的前列。2006年8月,他在湖州考察南太湖开发治理工作时强调,要切实把开发治理南太湖作为有关地方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突破口,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不懈地扎实开展下去,努力把南太湖开发治理好。

  2007年6月,赵洪祝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加大江河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为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每逢台风来袭,他都要到省防指直接指挥并适时到灾区慰问指导工作。2007年8月圣帕台风袭击浙江后,他强调要实施“强塘固房”工程并十分重视推进这方面工作。2008年4月,他在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强塘固房”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避灾场所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出路。历届省委“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从倡导污染治理开始,发展到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绿色经济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浙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省委、省政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逐步重视和不断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在铁瑛领导下,浙江按照“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逐年提高,控制新污染源的工作有所加强。

  王芳强调,要有计划地发展新的工业生产门类,特别是发展耗能少、污染少、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1987年3月,他调任公安部部长,在离开杭州前几天,他仍在关心环境保护工作,他指出:乡镇企业一定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并重的方针,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特别要警惕发达国家把一些高污染的产品扩散到乡镇企业来。这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根本利益的大问题,千万不能大意。我们的目标是经济要发展,生活要富裕,环境要优美。

  从1983年3月到1988年12月,薛驹相继担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和省委书记等职。他在领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治理环境污染,既要坚持“治旧控新”,又要着手“监建并举”,这是薛驹在实际工作中强调要坚持的思路和做法,也是当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治理环境污染的一条原则。为了治理污染源头,1988年,全省果断关停了258家电镀厂、15家印染厂。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中,李泽民始终认为,发展经济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了。在他的领导下,1989年,浙江开始推行各级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并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开展乡镇企业工业污染治理工作。1992年,环境保护被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3年12月,他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环保意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为切实改变环境污染状况,张德江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工程,重点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基本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把污染治理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抓。在他的主持下,省委、省政府以“横下一条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气魄,狠抓污水治理工作。1998年底,浙江实施了杭嘉湖地区水污染防治倒计时“零点行动”,1999年至2000年重点实施了“一控双达标”工作。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把治理水污染的“民心工程”办好。到2000年末,限期治理了8264个污染源;依法关停污染严重企业2567家。全省2.2万多个工业污染源达标率为99.8%。“一控双达标”任务如期完成。全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基本控制,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治理污染既要还清“旧账”,又要不再产生“新债”,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最佳的选择。为此,在习近平的倡导和组织下,浙江有序推进循环经济,把它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一个中心环节,于2005年全面启动浙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这年4月,他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月,他主持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浙江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汇报。6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他在会上作了题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的讲话。随即,省委、省政府组建了以习近平为组长的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8月,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对浙江省一个时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赵洪祝来浙江工作后,继续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浙江省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

  强化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历届省委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酝酿建设“东方日内瓦”开始,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世纪50年代初,江华就满怀把杭州建设成“东方日内瓦”的美好愿望,坚持要“把西湖建设成一个大公园”。他强调,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搞好园林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铁瑛指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现有的林木,多数是前人的劳动成果。今天我们植树造林,很大一部分是为子孙造福的。他要求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王芳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合理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大兴山海之利,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在经济建设中应重视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薛驹始终坚持“创造优美环境”的理念,反复要求“环境保护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走综合发展、集约经营、深度加工、多次增值、生态平衡、良性循环的路子”,“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治理老污染源、严格控制新污染源,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同人口、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面对浙江一些地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大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情况,李泽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强调各级党委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他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他认为,要“把水利作为重要基础产业来办”,浙江土地资源有限,必须“寸土必保,寸土必用”,他强调,“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世纪之交,当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实现着新的跨越时,张德江始终不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利工作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他提出,浙江要创造“天蓝、水清、山绿”的优美环境,“要加快环境设施建设,形成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他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绿色浙江”的理念,并将这个理念写入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国21世纪议程浙江行动计划》。

  习近平在以往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中央的精神,紧密结合浙江的实际,充分尊重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国内外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建设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习近平在强调生态建设意义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资源和生态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省建设,对于浙江来说,事关全局、事关未来、事关民生。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习近平在解读生态建设目的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本身就能带来财富,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这是习近平在评判生态建设态度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绝对不能允许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方式。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财富”。这是习近平在分析生态建设效益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这是习近平在强化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公民。

  此后担任省委书记的赵洪祝像前任书记们一样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他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他强调,要坚持严格执法,强化环境法治,“该硬的要硬起来,该严的要严起来。”“要让全省人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舒适的人居环境。”

  为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付诸行动,赵洪祝亲赴湖州市和绍兴市的上虞、新昌以及宁波市的奉化、余姚等市县调研考察。为了绘制下一阶段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他亲自主持“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路研究”重点调研课题工作,还提议举办省委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不断深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举措,认真研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浙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截至2009年底,浙江累计建成1个国家生态县、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3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19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30个省级生态县、712个省级生态乡镇。已经尝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甜头的浙江人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狠抓生态建设不放松,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清路径”
·推进生态文明崛起在丽水
·【今日早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微样本
·绿色生活更清新——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